“NICU(新生儿监护病房)门内,你们是宝宝的一束光,也是门外家长心中的希望与寄托。100多天里,感谢中大医院新生儿科所有医护人员,对小六(化名)的日夜守护与陪伴。”在11月17日世界早产儿日来临之际,一位早产儿家长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医护团队送来了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和鲜花。她的孩子,是一位26周就提前降生的早产宝宝,在新生儿监护病房里成功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生死关卡……
早到天使,一出生就面临生死难关
今年7月,在妈妈肚子里按耐不住的小六,孕26+4周时,就早早来到人世间,当时体重只有800克。对于这样的超早产儿,身体还未发育好,却要提前降临,所带来的是一系列危及生命的难关。
他一出生,便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出生窒息,医护迅速为他清理呼吸道、托背刺激后进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球囊加压给氧,胸外按压30秒后,心率仍未恢复,医生紧急进行反复肾上腺素静推及胸外按压,一阵惊心动魄的抢救后,终于心率逐渐恢复。紧接着就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后面的救治之路,还是异常艰难……
“高危儿”小六要面临着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肺炎、心肌损害、新生儿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儿科主任乔立兴主任医师带领尹莉萍副主任医师、李函主治医师等,为小六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脐静脉置管、维持循环、静脉营养支持……成功闯过一关又一关,小六慢慢好转,终于,经过近2个月的治疗,她终于脱离暖箱,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一口气能吃25毫升奶呢!看着小六大口喝奶,医护和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小六顺利从病房“毕业”。
早产宝宝,生命告急再次入院
然而,刚出院两天,小六又来到中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报到。这一次,他幼小的生命又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就未发育成熟的肺,出现两肺渗出,刚从生死线拉回来的小六,又要承受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衰竭……更为危急的是,小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儿科黄莉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紧急抢救,幸好有惊无险。
小六自打出生后就在中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已经度过了3个多月,医护们成了他的临时爸爸和妈妈。“早上去看看小六,如果他情况稳定,我一天都心情舒畅。但是,小六呼吸心跳骤停那会,我的心都紧紧揪着的!”李函主治医师回忆。
11月15日,小六爸爸妈妈来接他出院了。“精细护理仁爱天使,爱岗敬业热情周到”为表达对临时爸爸妈妈们的精心照护,家人们为医护献上鲜花。看着宝宝出院,医护们既高兴又不舍,特地嘱咐家长出院后的喂养注意事项,定期儿保门诊复诊。
守护生命,再难也从未放弃
其实,在中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里,像小六这样的早产儿还有很多。他们虽然出生后就面临着生死大考,但是经过临时爸爸妈妈的精心救治和悉心照护,很多都“赶超”成功。
“出院后的早产儿,我们都一直随访,很多孩子如今都已经上小学了,跟同龄孩子基本上没差别。”乔立兴主任欣慰地说道。
乔立兴主任介绍,胎龄28周至37周是早产儿,而28周以下的称为超早产儿。近年来,虽然出生率有所下降,但是高龄高危孕妇增多,早产儿特别是超早产儿的数量随之增加。在病房里,几乎一半以上都是早产儿,很多早产儿只有25、26周。胎龄越小,脏器越不成熟。他们的危重疑难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医护们从未放弃过。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新生儿得到救治,中大医院儿科自2002年成立新生儿转运中心以来,每年都转运1000多例,目前已经成功转运了周边地区的2万余例的危重儿,形成了一个移动生命岛。”乔立兴说。
不仅要活,更要精彩活下去
“救治生命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以及让早产儿拥有更精彩的人生,也是乔立兴主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要关注妈妈孕前、孕期、生产、早产儿救治以及早产儿康复治疗这整个周期。”乔立兴主任解释说,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要先从妈妈身上下功夫,早期预防从妈妈怀孕之前开始,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孕前进行系统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高危因素后再怀孕。
高龄高危孕产妇建议到大型综合医院,产科与多学科联合守护孕期母胎平安,并选择安全的生产方式以及专业的护理,护佑新生儿平安降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家长不要轻言放弃早产儿救治,相信新生儿医护凭借丰富经验以及先进治疗方法全力救治每一位早产儿。此外,还要重视早产儿的康复治疗,让他们不仅活下来,还要更精彩地活下去。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朱晓莹 通讯员/刘敏 程守勤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