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淮安围绕“1+4”全市民政事业发展布局,强化党建引领,扎实推进项目民政建设,以高质量民政书写民生答卷,绘就幸福底色。
走进淮阴区大福村幸福院,一场银龄趣味运动会吸引了老人们踊跃参与,掷沙包、碰碰球等项目精彩纷呈,老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喝彩声不绝于耳。现场还邀请了医务工作者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志愿者们为大家表演《跳花船》,老人们乐在其中,玩得非常尽兴。村民朱巧华说:“今天活动我玩得很开心,大家聚在一起很快乐。”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淮安共有老年人口120.0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21.79%。为解决养老难等问题,今年,淮安推进实施24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改造提升10个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30个社区助餐点和85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一头牵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近年来,淮安积极搭建市、县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两层统筹指导平台,推动镇(街)三级未保站建设,今年计划改造提升1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10月份刚投入使用的清江浦区水渡口街道未成年保护工作站,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心理关爱、社会实践、民主议事、临时庇护等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保护和支持。市民王婷说:“在这里,孩子不仅能丰富课外知识,也能结交到很多好朋友,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刘春雷说:“未来我们将以未成年人保护站为平台,整合社区各方资源,持续扩大未成年人保护站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切实打通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实现高质量民政,既要在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上办实事、见实效,也要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中谋实绩、出实招。近年来,淮安累计投入省市社区建设资金2亿余元,改造提升和新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10个,推动社区服务扩能提质。作为智慧民政项目的第一批智慧社区示范点,淮海街道健康路社区上线“翼安居”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将人口底数依托“云端”建模,实现常住人口分类筛选、重点群体分色管理、集中诉求分项标注,通过不同类别的场景设置,让数据多跑腿、居民易办事。在康城明珠小区,居民通过点单反映小区绿化应该修剪,网格员后台在线接单,并联合物业及时处理该工单。清江浦区淮海街道健康路社区居委会委员宋万虎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切实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使用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的方法,采用电话沟通上门服务、线上微信群办理等渠道,监督物业服务,整合社区有事说事、议事会、线上大讨论等,大家拧成一股绳,凝聚合力,形成多方协同、同频共振的社区治理工作局面,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以养老服务为基石,以儿童服务为未来,以智慧民政为支撑,民政公共服务正扎实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一级以上养老机构达149家,占比75.3%,三年来,市、县区累计投入各类养老服务资金3.6亿元;全市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全市95个镇(街道)已实现未保站全覆盖;智慧养老服务“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4个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市殡仪馆原址新建项目进展顺利。
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不断提升“1+4”高质量现代民政建设内涵品质,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江苏民政工作在全国“走在前、做示范”做出应有贡献。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从婚姻登记到儿童福利,从社会救助到社区治理,从养老助老到殡葬服务,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做好民政工作必须用“攻坚克难”的精神,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努力取得新的成效。
(来源:无线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