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宿迁的粮食作物迎来秋收高峰期。广袤田畴里,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纵横驰骋,成为农家好帮手,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近日,记者走访宿迁多地秋收现场,感受农业现代化的蓬勃脉动。
宿城区:大型农机是种粮人的增收底气
在宿城区陈集镇,宿迁市维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维强在手机上轻轻点击,伴随着引擎的轰鸣作响,无人收割机在农田内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快速收割。
“我今年新购进了4台无人收割机,并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全程无人驾驶以及收割、卸粮等一系列操作。”杨维强介绍,大型农机是种粮人的增收底气。目前他主要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有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农具100多台,为周边的种植大户提供从种植到收割全程农事服务。
无人驾驶农机具是宿城区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宿城区积极宣传推广先进、智能化机具,对购买安装辅助驾驶仪和全自主导航驾驶仪的机具进行作业补贴,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购买智能农机装备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我区新购农机北斗辅助导航系统65台、无人驾驶插秧机8台、无人驾驶拖拉机4台、无人植保飞机42台,智能农机装备保有量达300余台(套),智能机具作业面积近26万亩。”宿城区农机指导服务站站长张保利介绍。
宿豫区:机械化为秋收加足马力
在宿豫区顺河街道的田间地头,呈现一片颗粒归仓的繁忙景象。“玉米已经收割完了,今天开始收割水稻。”周明会熟练地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
今年61岁的周明会在2009年成立了宿迁市明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要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机装备,我们合作社共有播种机等农机农具60多台,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周明会说。
据了解,为全力备战秋粮抢收,宿豫区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从机具、设施、人员等方面做足准备。今秋共有2000余台(套)农机具投入秋收秋种工作,宿豫区种植水稻面积45万亩,预计实现机械化收割率95%以上。
泗洪县:强化农机服务保障 全力护航生产
眼下,泗洪县近百万亩水稻进入成熟收获期。放眼望去,滚滚稻浪随风飘香,轰鸣的农机穿梭在田间,金黄的田野用“丰收”对现代化农业作出最美的诠释。
在泗洪县双沟镇水稻收割现场,阵阵轰鸣声响彻田间,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被快速转动的齿轮卷入“腹中”,收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在短时间内完成。
据悉,今年泗洪县水稻种植面积达98.4万亩,预计产量6210300公斤,同比增长2.1%。为做好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工作,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组织动员6000余台(套)各类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下田下地作业。组织技术人员下乡36人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广大农民应用农机新技术,指导检修农机具1000多台(套)。
宿迁经开区:农机助力秋收“颗粒归仓”
在这个充满收获和希望的季节里,宿迁经开区三棵树街道前周社区的农民也迎来了秋收,无论是在玉米地里,还是在红薯地里,都能看到农民使用各式各样的机械,高效抢收秋粮的忙碌身影。
近年来,前周社区根据公共空间治理部署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将部分低产旱地改成水田,把一些闲置但又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集中流转。今年,前周社区共种植秋季作物2968亩,预计水稻产量1399500公斤、黄豆产量90300公斤、玉米产量140000公斤。
为了抢夺秋粮,预防秋雨连绵带来的不利影响,前周社区通过购买和引进大型收割机、灭茬机、播种机等自动化机械,并紧密联合农机服务合作社,助力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前周社区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土地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前周社区的一片稻田中,一位农户高高举起一把丰收的水稻,脸上写满了喜悦,不远处,一列高铁飞速驶过,驶向远方……
宿迁农业机械化跑出“加速度”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宿迁加快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整体推进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6.2%,特色农机化率63.72%,秸秆机械化还田率84%。全面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市所有粮食主产县区全部入选“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
“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宣传活动,推动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普及应用;组织开展农机技术指导,开展农机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实行‘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跟踪指导’三段式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农机技能人才培养;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并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同步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站长庄怀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