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以德而耕,识获山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言传身教,育人有方。
他们,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简靖轩,中共党员,四年级信息科技老师,南京市网络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建邺区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区教育新闻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区智慧校园建设先进个人等。先后参加区、市小学信息基本功比赛获得一二等奖。开设区级以上公开课、讲座十余节,论文发表2篇,参与市级课题一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如果我们不给孩子随意贴上特殊标签,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情感就会积极主动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行动的改变。
上课时,我总是要喊X同学的名字不下十几二十遍,以期能让他遵守点纪律。每次去班级时,“老师,X同学又用脏手往我身上擦”,“老师,他又打我头”,“老师,他又在桌子上乱画。”......每每听到学生们对他的“举报”,我头都大了。我去向他的班主任请教如何“治他”,只见班主任无奈的摇摇头说:“他这种情况,不仅自己不遵守纪律,还会带坏周围学生,我曾要求他的家长陪同入学,在陪同入学的那一个星期,常常惹得他家人一顿“教训”。现在四年级了,他一直是这个状态,上课游神,经常下位游走,下课就去打扰周围同学。”
听了班主任的话让我更加手足无措,面对这样的他,我工作的热情仿佛也减少了很多。心里默默地为在他们班的信息课担忧,信息课学生热情本就大,我怕他控制不住自己,我也控制不住课堂。
很快,我在班级提了一些信息课常规要求,在此过程中我默默松了口气,X同学并没有太调皮。随后我就他们排队进入机房上我在他们班的信息课,有了前面的前车之鉴,我在安排座位与分组时让他坐在了我的眼皮底下,周围都是学习较好的学生,期待他能“近朱者赤”。
但在那节课中,他带给我的惊喜太多了,让我有点看不透这个孩子,他仿佛变了个人,不管坐姿非常端正,连举手发言频率都很高,为了鼓励他我也会让他多多发言,让我更惊喜的是发言同样精彩。
好景不长,不在信息课堂中的他依旧是大家眼中的调皮学生,无论是做操、吃饭、放学还是之前的模样,我只能再次陷入循环不断的盯着他,不断批评与无奈。
又一次收到来自同学们对他的“举报”,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我走到他的桌前,刚想发火,却转念一想,为什么他能在信息课堂中表现优秀,而在班级里就开始调皮,况且当他步入小学开始的四年来周围的人对他发的火还少吗?估计他都免疫了,转而也就无所谓了,索性我就把刚才那团火“咽”了下去。然后,我搬了把椅子,坐了下来,缓缓说道:“老师发现其实你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信息课上的你表现非常棒,发言也很精彩,为什么在平时班级里见不到这样优秀的你呢,你能和老师说说为什么吗?”看见我以谈心的形式跟他对话,他吞吞吐吐的说着:“我喜欢上信息课。”我接着说:“确实,老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信息课,那你在班级表现十分调皮,老师经常收到来自同学们对你的“举报”,你是不喜欢班级的同学吗?”他说:“不是的,我也很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但有时候大家似乎都不太愿意和我一起玩。”听了他的回答,我心里顿时有些心疼这个孩子,平时我的批评对他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打击呢。
课后我认真思考了如何帮助他撕掉他在同学们心目中的调皮标签,得到同学们的喜爱,让大家愿意与他做朋友,期望他的性格会有所转变,不再依靠调皮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很快又到了他们班的信息课,我在他们班与学生们约法三章,“信息课是需要合作的课,老师准备了很多赞,但大家如何得到这个赞呢?规则是:你自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得一个赞,你帮助了本组同学掌握操作要点再得一个赞,老师一个月统计一下谁的赞最多,那他就可以和我兑换奖励。”听了我的约法三章后,大家眼神都发出了光芒,我特别注意了一下X同学,发现同样他的眼神里也充满了期待,在信息课上的表现似乎更好了。很快,一个月到了,评比小明星的时刻到了,只见X同学充满期待的等我统计。其实平时在上信息课时,我对他是有一点偏爱的,我总是指派他帮助他人,期待他能拿到赞,得到同学们对他的改观与赏识,当然结果也离不开他对信息课的热爱,X同学被评选为了当月小明星。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个月以来他的优秀表现是得到了班级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了,被他帮助过的学生似乎渐渐的也愿意和他一起玩了,他的调皮在我的眼里改正了很多,我想这个调皮的标签在一部分同学的心里也不存在了吧,在我的心里也渐渐没有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期待他能变得更好,在我的心里他一直都是“有救”的,我不会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所以和X同学的接触中,我也渐渐意识到要帮助他把自己的标签撕掉,采用激励性语言,让他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让他明白,其实他也可以做好自己还能帮助同学得到大家的喜爱与赞赏。为了帮他正确认识自己,朝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我在学期末向大家展示了他这一个学期的优秀作品,让全班同学都欣赏了一遍,同时也好好夸赞了他一番,让他这个小明星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当之无愧。X同学一下子就成了班里的明星,大家开始肯定他,并投来赞赏的目光。我对他说,“你的认真与热爱得到了老师对你的改观也得到了同学们对你新的认识,大家愿意与这样的你成为好朋友,愿意向你学习你的长处,老师希望你以后也一定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哦!”当时他的眼里充满了光芒与坚定,脸上喜上眉梢。
这个故事长久激励着我,也让我明白,其实我们教师不仅是授业者,更重要的还是解惑者,面对一些调皮的顽石,我们不要忙于下结论,我们要去换种方式跟他交流,敲开他的心扉并且也要利用他的兴趣发现他的长处,让长处去弥补短处。学生得到鼓励,获取肯定,才可能激发内心的力量去正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