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这里虽然有工作人员管理打扫,但垃圾污水渗进地面的臭味依然很难闻,现在中转站关闭,终于可以解决恼人的臭气了!”9月29日,家住宿城区微山湖路的居民杨砺高兴地说。
生活垃圾中转站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对于维持城市环境卫生、保障市民健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了解,宿城区原有9座生活垃圾中转站,随着城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垃圾逐渐增加,而原有中转站因设计建造年代早,设备已严重老化,运行故障率较高,且存在异味突出、渗滤液无法处理等难以破解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市容环境,还降低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我们投入了8500万元新建宿黄线、华夏大道2座大型生活垃圾调度中心,能够有效节约城市公共空间和人力资源成本,对城区生活垃圾收集、中转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调整。”宿城区城管局环卫科负责人邱昌体介绍,新型垃圾中转站的倒料口、压缩机、渗滤液处理设施、除臭杀菌喷淋系统等设施设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够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优化倒料流程和时间,提高倒料效率和质量,确保与新型垃圾转运车辆能够顺畅衔接,做到随倒随走、车走地净。目前,2座新建中转站相继投入运行,9座老旧中转站已陆续关停。
生活垃圾处理,既是城市日常管理中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城市治理能力的“民生大事”。近年来,宿城区城管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开展取缔非密闭式垃圾清运三轮车(即“小黄车”)、升级配套环卫设施、物业专项整治、建设生活垃圾调度中心等工作,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清运、处置全链条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
生活垃圾调度中心的启用对运输车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垃圾清运三轮车在卫生、环保、动力、安全、密封等方面已无法满足正常转运需求。“原先的‘小黄车’,存在无牌无照、装卸噪声、异味较大等诸多问题,这些将逐渐替换为符合国标、操作安全、密封性好的新型垃圾转运车辆。”邱昌体说,为稳妥有序解决“小黄车”固有问题,宿城区城管局牵头街道及相关单位,将“小黄车”取缔与环卫设施升级、物业专项整治等工作融合推进。截至目前,宿城区共更换新型垃圾转运车辆32辆,85个小区、35家单位的生活垃圾由新车负责收运,滴漏、异味等环境污染类投诉大幅降低,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更加完善。
此外,为全面提升垃圾收运工作治理水平,宿城区城管局持续加强生活垃圾收运监管工作,依法查处随意倾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无证清运等案件84起,年内开展作业操作规程、交通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8次,印发《车辆入站告知书》《站场秩序管理规定》等材料,严格执行“一车一证”要求,常态化抽查转运车辆、转运环节,坚决杜绝垃圾混装混运、违章作业、违法驾驶等问题,保障生活垃圾收运工作安全、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