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脉传承中品鉴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记者体验艺术品鉴定师

2023年06月05日 18:52:4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玩收藏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越来越多人参与到鉴赏与收藏的行列中来。那么,古玩鉴赏究竟要注意些什么呢?近日,记者跟随艺术品鉴定师潘盛,了解了这一行业的独特魅力。

  艺术品鉴定是一项运用传统方法或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辨识其真伪、年代、质地、用途和价值的工作。不同于鉴赏,艺术品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记者此次首先跟随潘盛体验瓷器鉴定中的入门级操作——“过双灯”。

  双灯分别指的是紫光灯和强光灯。潘盛介绍说,瓷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裂缝,这其中会存在有机物残留;而如果是修复过的瓷器,会使用粘合剂,粘合剂也会留在裂缝中。紫光灯发出紫外线,用它来照射这些有机物,就会产生荧光反应,这样就可以方便地找到这些裂缝。而强光灯则可以通过检查通透度来判别这些瓷器是否有残损或是经历过修复。

  简单的原理介绍后,便进入实战环节。潘盛取出一件经过修复的青花釉里红山水纹笔筒,让记者尝试找到修复的痕迹。仅从外观看,这只笔筒做工精致,釉面光滑,没有一丝缝隙,很难想象是经修复而来的。然而在紫光灯下,它很快露出了“马脚”,一条长长的荧光线自下而上,斜着贯穿了笔筒侧面。而通过强光灯照射,我们也很快发现筒壁部分区域出现了明显阴影,这是修复过程中粘接部位的材料与器物本身透明度不同留下的痕迹。

紫光灯下 可以看到这件物品修复的痕迹

  当然,这样操作只是艺术品鉴定基础中的基础。潘盛介绍,做艺术品鉴定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以瓷器鉴定为例。一般会从器型、纹饰、胎釉、底足、款识这些各方面着手。特别是陶瓷的器型就大有学问:器型是由当时的生活习惯和当时的生产技术决定的。举个例子,古代中国人用的大盘子是口沿有弧度的居多,而欧洲人用的是折沿的浅盘。中国人的壶是直把,日本的壶是侧把。如果纹饰是对的,但用的是侧把,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日本的壶。如果这个壶显然是是倒牛奶的壶,那就有可能是欧洲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器型。

记者尝试用紫光灯查找修复痕迹

  看似简单的外形甄别,背后其实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这些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化方面,很多时候还涉及到现代科学技术,比如材料学。在书画鉴定领域,就需要考虑不同时代的工艺所对应的不同纸质和颜料特点。这样才能在鉴定过程中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潘盛拿出一箱残片 介绍不同时期瓷器的特点

  比如说纸,首先要看它的纤维、长短都是什么样的,如果这些基础性的元素不对,剩下的所有,都没有意义。简单举例来说,明代的纸上不可能画出宋代的画来。关于瓷器,画矾红的时候,是用油调的,还是用水调的?为什么明代的矾红和清代早期的矾红不一样呢?原因就在这里。材料的进步,一定会带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一定会改变艺术手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收藏的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艺术品收藏人群已经突破了1亿。不过,不断市场化的民间收藏也滋长了艺术品市场的各类投机和造假活动。作为艺术品鉴定师,潘盛希望人们在踏足收藏领域时要明确初心,弄清楚其真正的价值所在。他认为,艺术品的价值可以分为学术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但潘盛建议,大家可以去投资,但不要仅仅因为回报而去投资,更多的应该是从喜爱出发。

  80后的潘盛,儿时便经常跟随长辈出入傅抱石,李进等名家居所,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中国传统书画和工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选择了艺术品鉴定行业,至今已经24年。在他看来,文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件文物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否可观可赏,是否能带来知识上的丰富,审美上的愉悦,情趣上的陶冶,其次才是它的市场价值。收藏者只有懂得这样的道理,才不会在市场上迷失,也才能让自己找寻到心仪的艺术品古玩,真正体验到收藏的乐趣。

  (江苏新闻广播/刘扬 窦涛 编辑/徐玮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