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添足劲 绘就新“丰”景 淮安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3年05月27日 10:58:54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小场,砂碱坝,十年九涝人人怕……被称为“锅底洼”的南小场位于淮安金湖县吕良镇前进村,如今,南小场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源,还实现了产业旺与生态美的良性循环,这些都得益于当地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去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已在全市域推开,按照“一年试点示范、两年全面推开、三年巩固提升”的实施规划,明晰公共资源产权,推动公共空间形态重构,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点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的“新引擎”。

  “难点”成“亮点” 治理迸发原动力

  “四四方方一块田,聚零归整盼多年”“人居环境要优化,扭转农村脏乱差”“空间治理代民言,促进和谐开富源”……走进淮安区博里镇,朗朗上口的打油诗深受农民喜爱,传遍村庄角落,营造了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浓厚氛围。

  淮安区博里镇是“全国农民画之乡”。结合地方特色,该镇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宣传与农民画、诗词相结合,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助推公共空间治理宣传工作再提升。“我们创作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生动展现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热闹场面,简洁明快、表达清晰,让百姓一眼就能理解,提高群众参与公共空间治理的积极性,也为全镇公共空间治理工作顺利开展鼓劲造势。”淮安区博里镇农民画院院长潘宇介绍。

  一招先,带来步步活。今年以来,我市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宣传发动更接地气,各地通过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悬挂横幅、村广播、文化墙、上门走访、设置举报信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参与。其中,淮安区博里镇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宣传与农民画、诗词相结合,发动群众深入了解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政策,集思广益,已创作相关诗词楹联50余首、农民画60余幅;涟水县保滩街道、陈师街道结合送戏下乡等活动,将宣传融入戏曲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让政策宣传深入民心;盱眙县管仲镇发动干部群众共同绘制村内资源分布图,将辖区内道路、沟渠、塘坝、滩涂、土地等集体资源资产全部标出,明确权属并进行公示公开。

  “旧貌”换“新颜” 宜居环境暖民心

  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更是绿色发展的基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淮安区车桥镇三庄村的三庄佳苑小区,只见绿树成荫,道路宽阔平整,休闲区内凉亭、桌椅矮凳、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刚入住新居的村民徐洪海说:“现在环境好,住的和城里没两样!”从曾经的“大庄园”搬进“小院子”,他感觉很幸福。

  公共空间治理这把“金钥匙”,开启了三庄村物阜民丰美好生活的“幸福门”。该村充分挖掘乡村公共空间的多重价值,去年整村搬迁,并将搬迁后溢出的1113亩农地与原有农地进行整合,再全部进行土地流转,实现村集体收入358万元,切实做到把公共空间精准“腾出来”、有效“用起来”、长效“管起来”,让公共空间“美起来”。

  田园住所擦亮乡村颜值、“沉睡”资产“苏醒”带来可观效益、小田并大田……如今,走进淮安的广袤乡村,宜人美景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让人应接不暇。这是我市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带来的喜人变化。目前,全市“全面清”阶段累计排查农地、道路、水体和集体资源资产等“三空间一资源”问题16.12万个、村平142.17个,涉及集体土地面积77.28万亩、村平681.47亩。

  “阻力”变“动力” 培育发展新引擎

  初夏时节,洪泽区蒋坝镇头河村的清水沟两岸绿意盎然,天蓝、水清、草绿,500余亩水塘经过回收整治已然“旧貌焕新颜”。“我们打造了螺蛳基地,现在螺蛳长势很好,每年能给村集体增收80万元!”察看塘里螺蛳的生长情况后,头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斌欣喜不已。

  蒋坝镇紧邻洪泽湖畔,境内河沟密布,水质优良,是螺蛳栖息繁衍绝佳地,螺蛳也是蒋坝镇的特色产业。如何让小螺蛳的“舌尖经济”挑起当地富民大梁?蒋坝镇走出了一条贴合农情、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近年来,通过公共空间治理,蒋坝镇回收1160亩养殖塘口进行改造提升,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也为促进螺蛳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清水沟500亩项目联动,高标准打造2000亩集育种养殖、加工销售、观光休闲、科研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螺蛳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螺蛳2000吨,年利润75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群众1000余人就业。

  这样的蝶变不是个例。我市依托乡村公共空间“家底子”,扮靓面子、夯实里子,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共赢发展的新路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