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字与中草药相遇会产生什么火花?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南京市汉字学习研究中心基地学校研讨活动”今天(5月16日)举行,基于中草药特色文化,通过汉字主题学习,让学生们沉浸式探寻汉字的奥秘。来自江苏南京、甘肃山丹等地语文名师齐聚一堂。
在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报告厅,语文老师吴一叶带着五年级学生们“遨游汉字王国——游历百草园”。课堂上,大家先是一起回忆在学校百草园种植的各类中草药,并引出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通过学习单分组讨论。随后,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进行“三关大挑战”,包括识百草之名,尝百草之味,探百草之秘。通过猜字谜,了解不同草药的字形,通过草药故事,知道中药草名的由来。
五(3)班学生杨一凡说:“印象最深的是用各种中草药编成的小歌谣,让我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中草药名。很神奇,这次是我第一次深入思考中草药和汉字的关系。”
五(3)班学生刘程说:“通过中药草不同的偏旁可以知道属于什么类型的植物,有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也有藤本植物,有趣。”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语文老师吴一叶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是“遨游汉字王国”,让学生们了解“汉字起源”。这次,从学校百草园入手,引领孩子们识百草之名,从字的偏旁、读音、故事中知晓草药名的由来;尝百草之味,了解草药“酸、辛、甘、苦、咸”五味;最后结合五下《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内容,探百草之秘,多角度撰写中草药汉字研究报告,在多样活动中感知汉字魅力,也是课程标准校本化一次有趣的尝试。“比如从一开始字谜的编创,猜谜,就是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趣味,包括到后面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分类,草字头、木字旁以及根据字形来观察汉字,进一步对汉字有更深层的了解,知道原来在我们学校百草园中的草药也是藏着汉字的秘密。” 吴一叶说。
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的王雅雯老师和五(2)班的孩子们带来五年级汉字教学研究课例《我们的<本草纲目>》。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时空,课堂充满了趣味,创设学习情境,师生共编、共赏《本草纲目》,课堂变成了一场充满汉字味道的灵性旅程。汉字不仅在书本中,在课堂里,更在生活中,新城怡小的小怡宝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汉字、品味汉字,跟着庆竹老师感受《舌尖上的汉字》。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深刻,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张露文老师带领四(1)班同学们开展了汉字主题小课题研究。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腾凌老师带来《生肖中的汉字》,高淳区宝塔小学王丹培老师带来《祖先的摇篮》等。
现场,除了南京语文老师,还有来自甘肃等地语文老师,大家通过分享交流,让汉字的学习呈现多样化。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党支部书记李筱静带来《“识”之有味 “字”有妙法》精彩讲座,“汉字从哪来”“汉字在哪里”“汉字到哪去”三个维度介绍了汉字教学研究所得。李筱静说,根据小学语文课标,小学生要掌握3000多个汉字,只有不断推动学校汉字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进行汉字教学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语文需要跨学科学习,跨媒介交流,我们需要找到这样一个抓手,汉字和中药草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让孩子去传承这样的文化,于是我们结合教学开发了一系列课程。比如,每节课开始都有‘悦心瞬间’,把课堂交给孩子,他可以介绍自己喜欢汉字,自己的姓名,和节气有关的汉字等。既是对孩子识字的激发,也让他们觉得汉字原来有那么多奥妙,我需要不断探究和学习。”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