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扬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劳动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家有万担粮,不养扁嘴王!”在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金辉校区东篱园动物农场,一群五年级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偏偏选择养殖鸭子,他们不仅养活了鸭子,还围绕鸭子进行了跨学科学习实践。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专门设置了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金辉校区的东篱园为同学们开展动植物种植、养殖提供了场所。王娟老师介绍,此前她曾带领同学们养过小虫子、螃蟹、小兔子等,最初的目的是通过养动物,为孩子们积累写作素材,引领孩子们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国家劳动课程对养殖教育提出了要求,于是大家决定开展真正的农业养殖,“鸭子”变成了第一选择。
养鸭需要鸭舍。同学们认为红墙黑瓦古建特色的鸭舍最酷,于是他们设计图纸,在校园里寻找闲置的红砖,将其作为建鸭屋的主要材料。量尺寸挖地基、错开垒钻、墙面和地面垂直、盖屋顶……在数学老师和体育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化身建筑设计师、施工员,建成了他们心中的“鸭鸭的屋”。
何远亮老师介绍,整个建设过程,孩子们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知识。
何远亮说:“主要是让学生能劳动、会劳动。我们不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分组分科查询,比如说鸭舍应该建多高、网子如何弄等。”
随后的养鸭过程,同学们也克服重重困难。没有池塘让鸭子畅游,孩子们找来传统的大澡盆,分组定期为鸭子换水;鸭子食量大,消耗饲料多,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孩子们每天专门到食堂为鸭子收集食物。
养好鸭并不容易。同学们最喜爱的“小黄鸭”曾命悬一线,通过咨询养殖专家,他们精心养护,才挽救了鸭子的生命。
暑假即将来临,老师和同学们商量,如果家里有长辈在农村的,就将小鸭子们带回去养殖。让小鸭子游入河流池塘,变成真正的“快乐鸭”。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徐蕾红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