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争当追“锋”人!雷锋精神在他们身上闪耀光芒

2023年03月06日 16:55:12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月5日是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60年来,许多人像雷锋一样,在普通的日子里默默无闻地做好一件件暖心事,形成一股向上、向善的暖流。近日,记者走访那些藏在我们身边的“雷锋”,感受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张美玲:年近八旬志愿热情仍不减 

  在宿城区双庄街道西楚庄园小区,78岁的张美玲是居民眼中的老熟人。他常常身穿红马甲,穿梭在小区楼栋之间,维护环境卫生、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

  “张叔,钳子放在哪了?”“在那边的工具包里,我拿给你。”3月3日,记者来到西楚庄园小区,看到张美玲正在小区的“新风长廊”里忙活着。他身穿绿色军装,戴着头盔,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抖擞、步伐矫健。

  在小区里,张美玲积极当好政策宣传员,总是将惠民政策及时送到小区居民手中。2022年11月,张美玲获评2021年度宿城区“最美志愿者”,他是获奖人员中最年长的一位,登台领奖时他说:“别人都说这么大年纪还做什么志愿服务,在家歇歇多好,但我觉得做志愿服务比什么都开心。”

  王贵军:做好身边的温暖小事 

  “5年前,朋友带我参加了一场志愿者年会,听完志愿者们分享各自的事迹与故事后,我就决定要加入他们,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王贵军今年53岁,是宿迁市乐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讲到当初如何接触到志愿工作他如是说。

  5年来,王贵军始终铭记自己的志愿初心,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奉献爱心的路上。“做了志愿者之后,我才深切体会到什么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的一个微笑、一次捐助都能为他人带来温暖,并且自己也会收获快乐。”王贵军告诉记者,每年暑假,他都会参与爱心暑托班活动,给留守儿童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去的次数多了,很多孩子都记得他了。孩子们会和他分享趣事,也会和他讲心里话。“看到孩子们这么信任我、喜欢我,内心很温暖。”王贵军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希望自己能坚持做好这些普通的小事,尽己所能传递爱和温暖。

  陈公胜: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精神,重在践行。2021年2月23日,曾担任宿城区双庄街道魏井社区第一书记的陈公胜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是当年江苏省仅有的两名入选者之一。多年来,已从社区工作一线退休的陈公胜依然会参与各种志愿服务。

  平时,陈公胜一边帮助社区里的残疾人、高龄独居老人等弱势困难群体,一边积极参与维护环境卫生、调解邻里纠纷等。“我在社区工作了很多年,自己也生活在这里,家家户户的情况我基本了解。”陈公胜说,正因为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对应的志愿服务。

  3月3日上午,魏井社区的活动室一片欢声笑语,陈公胜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为社区里的老人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在一番操作指导下,几位老人很快学会了接打视频电话。“现在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无论是出门办事,还是和亲友视频通话都需要智能手机。可是很多老年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也是我们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陈公胜说。

  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陈公胜热情高涨:“接下来,我还会继续践行雷锋精神,展现志愿者风采,为维护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多努力。”

  何光明:义务修车从不缺席

  3月4日,48岁的何光明起了个大早,他带着钳子、扳手、打气筒等工具来到宿城区幸福小区的便民服务点。

  “听说这里为了迎接学雷锋纪念日开设了志愿服务点,很多志愿者在此为市民提供修车、义诊、义剪等服务,我也来参加。”何光明一边修理电动自行车,一边笑着说。修了30多年车的他,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学雷锋纪念日活动,但这样的爱心志愿活动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修车时,何光明经常遇到残疾人、老年人,面对他们,何光明总是义务服务。渐渐地,他的修理铺成了小小的义务修车点。几年前,何光明租下一间门面房,销售电动自行车。虽然店铺面积有限,何光明还是留了一块地方放置修车工具,为弱势群体义务修车。何光明说,他就是想将义务服务坚持下去,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