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临,意味着一年耕耘的开始。在农业大县泗阳的田间地头,人们用勤劳和智慧播下新的丰收与希望。
科学种田,二月春潮涌;勤劳创业,桃源气象新。如何才能绘出春耕生产的美好蓝图,为金秋播下希望的种子?泗阳坚持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统揽,矢志不移、久久为功,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奋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示范区。
位于325省道西侧的三庄镇云梭农业碧根果基地一片静谧,80后基地创始人吴嘉易心潮澎湃——眼前4000亩碧根果基地进入盛产期,他要为果实赋予新“颜值”,卖出好价钱。“碧根果成熟后,需要破壳处理、筛选、剔除坏果烂果,而这都需要投入设备,添置厂房。不然,只能将毛果低价卖给收购商。”吴嘉易取出厂房草图,细细研磨。未来,他将依托周边的碧根果基地,壮大产业链,产业化、品牌化运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促使吴嘉易二次创业投资建厂的动因,除了碧根果自身价值外,泗阳县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政策才是最大的因素。
长期以来,泗阳县坚持产业先行,全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泗阳县强化重大项目招引,围绕“223”集群全产业链条配套完善和延伸锻强,精心办好桃花节、赛桃会等农业招商主题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专注稻米、果蔬、肉禽、生猪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同时,泗阳立足“一镇一特”,正全力推动工业项目在乡村振兴产业园落户、发展、壮大。以“土”为卖点,以“特”为亮点,以“产”为增值点,泗阳正一体化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提质、省级农业产业园扩容、乡镇特色产业园增效”三大行动,合力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高地。
“鱼菜共生”,对于许多传统农人来讲有点天方夜谭。但在新袁镇灯笼湖社区的高晓农业产业园内,早已成为这里的经济增长点。“从养猪养鱼到种菜,实现了全流程高效综合利用,真正做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产业园负责人周岩说。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正成为泗阳“三农”加速走向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泗阳县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新技术,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农业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发展有了“智慧大脑”。同时,泗阳县还突出科技赋能,在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强化种业振兴、智能农机装备、绿色高效种养等技术攻关,探索建设农技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新技术新模式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粮食生产总量有望实现“二十连丰”。该县还健全稳定机制,持续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的机制办法,不断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切实让种粮农民挑上“金扁担”,在经济上不吃亏、有钱挣。
多年来,泗阳县突出内外兼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有序开展镇村布局规划动态更新;着眼富民惠民,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行动;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实施农村教育城域网一体化民生实事工程;改革创新,努力把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作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