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已至,从古至今,人们习惯将动物引入地名。在江苏地名宝库中,有多少和“兔”相关的地名呢?
仅有一个带“兔”的行政地名
镇江市句容市就有个白兔镇,地处句容市东部,地名专家介绍,“白兔”原为“白土”“白埠”,这座千年古镇是古时从南京前往苏南的必经之地,宋代时设有“白土市”,明代时又设置供旅人休息的“白埠”。后来,古镇定名为“白埠”,并日渐繁荣。民国时期,有文人觉得“白土”“白埠”的名字平淡无奇,雅化成“白兔”,使用至今。如今的白兔镇,由行香镇、白兔镇两镇合并而来,辖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约4万。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美誉,成为江苏数不清的乡镇地名中唯一一个包含“兔”字的地名。
以 “兔”为名的村庄 有传说相伴
在句容市白兔镇辖区内,有“白兔村” 的地名。关于“白兔村” 由来的美丽神奇传说,也在镇江民间口口相传。元代南戏《白兔记》描写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传说中,一只白兔飞升到了月球的神兔,下凡到人间,引领咬脐郎母子相逢,后来被人编成戏曲唱开了。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神兔,就把竹丝园村改名为“白兔村”,并一直流传至今。
在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有个自然村“兔耳岗”,因村子旁边的小山形似兔耳而得名;在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还有个“白兔墩村”,因村附近的土墩宛若蹲踞的白兔而得名;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的兔家庄,以前四面环水、芦苇丛生,当地野兔野鸡很多,当地人靠张网捕兔为生,一天下来也能逮着八九只兔子,然后,把兔子拿到市场上卖,换回所需的生活用品。所以,这个庄子就被人们唤作了“兔庄”。在兴化市开发区东葛村,有一个白兔庄,传说此地出现过一对白玉仙兔而得名。
此外,以“兔”为名的街道、道路、小山也有不少。在无锡太湖湖滨的群山中,有一座名为“玉兔山”的小山,风光旖旎:在泰州老城区,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多儿巷”。传说,此巷原名兔儿巷,古时候巷中一户人家有女子分娩时,见到一只白兔跑过,视为吉兆,巷子遂改名为兔儿巷。“兔”与“多”读音相近,人们又将兔儿巷改为多儿巷,不但好记好听,更是吉上加吉;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马集社区有一条“赤兔路”,以《三国》中的名马“赤兔”命名。“赤兔”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马,它的名字中为何有一个“兔”字,历来说法不一。“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三国志平话》说赤兔马:“这马非俗,浑身上下血点也似鲜红,鬃尾如火,名为赤兔马。丞相道,不是红为赤兔马,是射兔马,旱地而行,如见兔子,不曾走了,不用马关踏住,以此言赤兔马。”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赤兔”由“赤菟”演变而来。楚国人称老虎为“於菟”,简化为“菟”。“赤菟”是指红色的老虎。“赤菟马”是形容这种马奔跑迅速,凶悍威猛,后来“赤菟”讹变为“赤兔”。
在靖江市人民路与安宁路交界处,原有一座小兔子桥。旧时靖江城四面皆有城河,在北城河外不远处,有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当地居民在这条小河上造简易木桥一座。河岸两边长满香根草,秋冬时节,野兔时常在河边出没,在木桥上蹿跳,于是有人打趣地说,这座小桥不仅方便行人,还方便兔行,不如就叫作“兔子桥”。后来,这座桥由木桥改成短而窄的石桥,此桥遂称为“小兔子桥”。人民路改造时此桥被拆除,但小兔子桥地名一直沿袭至今。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