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应收尽收,守住患者“生命线”

2022年12月29日 20:52:0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地,医院发热门诊、急诊患者迅速激增,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后一周左右,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在江苏省中医院党委和疫情防控专家组统一指挥下,实行普通病房床位统一协调管理、重症病区床位统一集中管理、医院抢救设备统一调配管理、医院人员统一排班管理的“四统一”制度,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ICU)、老年医学科等重点病区也迎来了最忙碌最艰难的时候,这里收治的多是危重症患者,或是基础病较多的高龄老人,当前,“保健康,防重症”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

  病区开放,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制定方案、统筹床位、专家会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周贤梅教授总是身先士卒,自从疫情防控放开后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上周发热后,脸烧得通红还在岗位上坚守,实在坚持不住,就回家休息了小半天又继续上班,因为放心不下患者,早晚她都要亲自对病区的重点病人进行查房,查一遍才安心。每天上百条的电话、信息、微信语音,经常大半夜还在为患者协调床位,忙起来脚不沾地。

  作为医院的“大管家”,周贤梅主任还承担着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的重任,面对疫情冲击,患者激增,医护减员的现状,她必须带领疫情防控专家组想方设法,扩容增员,协调医务处、护理部等统筹调度全院医护和床位资源,目前医院在原有各种监护病房50间基础上,又整改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100间,保证医疗秩序忙而不乱,保证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之前受疫情管控,加之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呼吸科两个病区临时合并为一个,这周所有病区已经全部放开,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也加强流转,病区医护人员复岗率在95%以上。周贤梅主任介绍,冬季本来就是呼吸疾病高发期,连日来,新冠叠加各种呼吸道疾病,之前“积压”的一些慢阻肺、哮喘、肺炎、呼吸衰竭等患者需求开始“释放”。

  “不舒服也要俯卧过来,或者大侧卧位,这是救命的姿势。”12月26日当天,已经过了中午12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魏瑜还没能停下脚步,她正在给一位住院患者开具中药处方,稍后又推着生命体征检测仪在病房迅速穿梭,俯身在年纪大的病人耳边大声叮嘱,看着好像中气十足,实则眼底一片青黑,时不时拿手指头按压自己的太阳穴、深呼吸。“这是我检测阳性的第六天,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状态,反正三天退烧后就直接上班了。”此时,她86岁的母亲也正在家里发烧,爱人正请了假在照顾。

  整个病区全部是收满病人的状态,不少病人本身年纪大、病情较重,医护人员的救治压力也比较大。72岁的吴大爷是一名肺癌患者,刚出院回家没两天,就突然发烧,抗原检测阳性,因为身体难受,又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他马上赶到江苏省中医院急诊就诊。急诊初步诊疗后,马上协调科室,快速转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入院治疗,考虑到患者肺部有感染病灶,指脉氧才80多,经过对症处理,以及俯卧位通气、吸氧治疗、中医外治法等辅助治疗,目前吴大爷病情稳定。不管患者是轻型、普通型还是危重症患者,中医药治疗贯穿始终,并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和自身基础疾病随时调整方药。

  东17病区护士长史志雪发烧后,休息不到三天就回来上班,她正在协助魏瑜主任为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进行吸氧治疗,老人两天前因为慢阻肺收治入院,由于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吸氧治疗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叮嘱家属注意事项,之后需插入胃管进行营养支持。“患者病情变化会有焦虑情绪,查房除了做病情分析,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这才能有利于康复。”史志雪护士长自己还在咳嗽,但那么多病人要照护,咬着牙也要坚持。

  人手不够是最大的压力,医护人员只能稍作休整,基本上休息两三天便复岗工作,“两周前西17病区的护士连续中招了七八个,只剩下四五个护士,而当时病区还有30多个住院病人要照护”,西17病区李娟护士长12月18号感染了新冠后,高烧到39度,也只是休息不到三天就返回岗位。

  很多医护轻症的接替高烧的,轮流值守,查房、会诊、护理、开医嘱、写病历······一刻不敢停歇。李娟说:“周贤梅主任特别关心全科医护人员,叮嘱大家喝医院公布的防治新冠的中药方剂,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尽全力守护病人”。

  “兜住”底线,ICU扩容增员防重症

  重症医学科的电话声不断地响起,“ICU吗?急诊科需要会诊”“感染科、老年医学科、心内科···都需要会诊”,随着急诊危重病人的不断增加,刚刚“阳”过还正在剧烈咳嗽的陈秋华医师,庄燕、程璐副主任医师不停地忙碌着,以应对近期出现的危重症患者日益增多问题,转出相对轻症,转入更重的危重病人,竭尽全力为急诊及其他科室解忧。

  陈秋华医师介绍,“上周我们科的医生护士接连出现发热、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全科一条心,轻伤不下火线,让病情最重的同志先休息,接近退休年龄的刁主任、常主任也承担起了一线值班的任务,尽管病区加强消杀防护,人员本不充足的ICU医师减员明显,年轻的张海东医师一周值了3个24小时班,挺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昨天也出现了症状,'中招'了”。

  目前南、北院ICU共25张重症监护病床以及80多名ICU医护人员已经是满负荷状态。入科的病人都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合指数明显降低的高龄老年病人,需要俯卧位通气、置管、CRRT、营养支持治疗等,医护工作量大增。耿艳霞、陈明祺副主任医师,吕海、张炎医生都在带病坚持工作。

  科副主任鲁俊48小时坚守岗位,会诊抢救马不停蹄。科主任周江教授由于病区事务繁多,又是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上周感染新冠后几乎就没休息过,还在发热的情况下连续两个晚上在病房抢救病人,高强度的连轴转工作,咳嗽、胸痛症状加重,胸部CT发现已有肺炎病灶,输液治疗后又马上投入“战斗”。她说,不只是自己,全科医护人员都在克服困难,坚守岗位,这时候一定要顶住压力。

  周江主任表示,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医院危重症床位还在不断扩容,要制定优化的诊疗方案,忙而不乱,按照院党委的布置,最大限度救治危重病人,减少危重症死亡率。

  “护士长,人手不够的话,明天可以排我上班”“我刚吃了药,这会好多了,必须坚持上好班”······南院ICU顾媛媛护士长、北院ICU卢道珍护士长这段时间接到最多的信息,就是护士们发来的要求积极返岗复工的信息。上周南、北院ICU护士,各有20多个接连感染,大家却坚持把自己本轮夜班上完后,再回家休息,一般两三天后就积极要求上班,很多人一天9小时的班连着上了一周,也没有怨言,以前一个护士大概管2个病人,现在要管4个病人。

  12月27日下午17点,张海东、徐帆、王开圆几位医护人员正在为一位87岁的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由于年龄比较大,又有脑梗、高血压等基础病,感染新冠病毒后便开始发热,血氧持续下降,最低时只有70%,情况十分危险,快速转入ICU后,经过紧急救治,目前患者生命体征正在恢复,而像这样的抢救场景,在ICU病房,每天都在不断上演。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后的一周,危重症患者还在持续增加,ICU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量翻番、人手紧缺是最大的困难,各病区都在建立备用病房,做好随时转换为重症病房的准备,医院也在开展危重症专业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紧急培训,各科室都派医护人员到ICU进行轮训学习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为应对病房的随时转换,我们已经建立了危重症护士梯队名单,一梯队主要由ICU、急诊护士组成,二梯队主要由各病区骨干护士组成,尽全力保证危重症护理人员充足。”顾媛媛护士长介绍。

  以院为家,全力守护高龄患者“生命线”

  “有床位吗?”这几天老年医学科滕士超主任接电话,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由于老年人普遍患有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往往病情发展迅速,重症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他人群。随着入院的患者越来越多,从上周开始老年医学科就开启了全力以赴、以院为家的救治医疗模式。

  不同于其他科室能够缩减床位、合并病区,老年医学科从一开始就有60%以上的住院患者无法出院。此外,根据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要求,科室还积极收治老年患者,短短几天时间,病房已经全部收满,其中患者平均年龄92岁,年龄最大的101岁,合并肺炎、心衰的患者占住院病人一半以上。

  老年人病情重,变化快,来不得丝毫马虎。在科主任滕士超、科副主任徐奚如以及范卉、戴卉两位护士长带领下,医护人员每天早晚查房,严格消杀和防护,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上心电监护和指脉氧检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服用扶正的预防方,或轻症方以及解热方,中西医兼用。

  患者不断增多,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但医护人员减员每天都在发生,为了全力守护高龄患者的“生命线”,全科发扬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克服困难,以院为家,坚守救治最前线。

  滕士超主任以身作则,坚持在岗指挥调度,带领全科奋战疫情,直到出现恶寒、胸闷症状才被同事“劝退”回家休息;科副主任徐奚如无暇照顾高热在家的爱人,连日高强度地工作一直到自己高热,退热第二天,嗓子几乎说不出话来,又出现在病房;仲建刚医生高烧只请了两天假,虽然全身肌肉酸痛,但主动要求第一时间返岗,只为能够为同事分担工作压力;由于能上班的医生太少,医生朱颖亮、张静发热才两天,就回到岗位,参与病区查房、值班;值班医生武相带病上岗,虽然还在发烧,晚上4个小时内收治了三名90岁以上的老年病重患者;由于连续工作过度劳累,护士马春霞出现了胸闷、心慌的症状,一查心率达到了130次/分,血氧不到85%,在吸氧稍微缓解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当中;护士孙苏苏、聂彩云、王洁,发烧超过39度,吃完退烧药,接着上夜班,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他们竭尽所能,拼尽全力,只为守护患者安危。

  这些只是全院医务工作者,奋战抗疫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脸上写着疲倦,心里刻着坚强,用忠诚和担当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杨雯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