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论文插图自己画,还登上了期刊封面!

2022年12月09日 20:39:3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戴花冠的美丽女神手持一把剪刀,正在裁剪缠绕着权杖的丝线,她身后有一团云彩。这是一幅医学插图,去年,被选为国际权威期刊《Theranostics》封面,其作者,是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逸夫医院博士后钱程。

  插图基于钱程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课题。画面中,女神背后如云彩般的图案代表着大脑,点明图作与脑神经有关。左上角的权杖代表神经元胞体轴突,上面丝丝缕缕缠结的是脑内β淀粉蛋白,女神手持一把NEP剪刀,代表着酶切的作用。女神头上戴的AhR花环代表着研究发现的核转录因子,它能够促使女神手中的这把剪刀将脑内缠结的β淀粉蛋白剪开,达到缓解改善病症的目的。

  不久前,钱程博士后出站,成为南医大基础医学院的一名老师,与他的博导刘文涛教授及团队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在医学插图领域继续探索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团队中,像钱程一样的师弟师妹还有很多……

  “老师引导我把特长和专业结合起来”

  这幅名为《折耳猫》的作品,是团队成员、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宗丽娟在大二时的创作。“折耳猫的耳朵之所以向前弯折,是由一个显性基因突变所导致,存在软骨骨质化发育异常。”宗丽娟表示,“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呈现发病折耳猫下肢骨骼病变的样子,呼吁大家不要培育折耳猫,尽量减少它的买卖。”

  宗丽娟从小便对画画情有独钟。她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导师刘文涛的鼓励和支持,老师引导她将特长与专业结合起来。如何用清晰明了、直观有趣的机制图,把深奥的医学知识画出来?其中需要优质的创意想法(idea)、科学合理的叙述以及考究的排版配色。宗丽娟逐渐对绘制医学插图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对于有较好美术功底的宗丽娟而言,用类比的方法把知识融入绘画中、提出好的“idea”是她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也是不少初入医学插图世界的学生们普遍犯难之处。

  现有研究表明,燕窝中的唾液酸能修饰人体肠道表面的粘液,使细菌很难突破屏障感染肠道,以达到加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刘文涛教授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们画医学插图。起初,学生们毫无头绪,刘教授便提示道:“能不能结合一个历史故事呢?”学生们不解:“什么历史故事?”刘教授给学生们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两军对峙时“智筑冰城”的典故。同学们听后纷纷点头:唾液酸不就相当于保护在土墙外面的那一层坚冰吗?有了思路启发,推进医学插图的过程就有了方向。

  “如果知识储备不够深厚,便难以快速想出鲜活的创意。所以我鼓励学生们既要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更要博览群书。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们治疗疾病也需要有谋略,读历史故事对我们开展研究会有不少启发的。”刘文涛表示。

  有了好的创意思路之后,还需经历一遍遍修改完善的过程,绘制线稿、上色、添加标注、调整颜色和排版布局……一幅医学插图的问世往往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追求极致。

  “放疗后,肠道屏障破损,入侵的细菌激活了TLR4受体产生大量TF,导致肠道缺血缺氧,这是放射性肠炎发生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使用芍药苷通过上调Gas6,诱发出机体内源性炎症刹车SOCS3,抑制TF的表达,改善肠道微循环,从而预防放射性肠炎。”

  为了用图像充分表达出这个机制,整整一周的时间里,宗丽娟多次和老师、师兄师姐讨论,反复修改,这才完成了一个满意的作品。

  组建医学插图工作团队,是刘文涛教授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抓手。“我们学院许多老师在前期做的一些工作也给了我们启发,比如形态学绘图大赛、‘雷子玩转解剖’等等,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教育价值。”

  刘文涛教授表示,一方面,美育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积累、多储备,博古通今,才能更好地为绘制医学插图打基础。另一方面,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态度也是美。

  刘教授眼中的美育,又不仅仅停留在医学插图工作中。“其实美育的范围很大,美育的形式不见得要多么复杂。我常和同学们说,实验室的整洁程度、一个人的仪态气质、上台汇报时PPT的美观程度、作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些都与美育的浸润有关。我很认同我们的校训文化,博学至精,明德至善,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本身就是美育的一方面。”

  近日,刘文涛教授指导团队研发抗“酒精手”的“医心手护”护手霜,获得了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的一等奖。在产品功效验证、外观设计等一系列工作都贯彻着美育理念。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这是刘文涛教授很喜欢的一句话。他鼓励学生用认真专注、执着热爱的态度,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王尧 通讯员/袁夏菲 詹恬头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