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成功申遗!江苏这三个与茶有关项目入选“世界级非遗”

2022年11月30日 18:40:5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江苏的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等三个项目位列其中。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形如松针,翠绿挺拔”

  南京制茶史源远流长,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明清《六研齐二笔》《江南通志》志书中均有南京名茶的记载。晚清政府派郑世璜、陆溁等赴印锡考察茶业后,1907年在南京创办江南植茶公所,这标志着中国近现代茶业科技的开端与发源,也成为现代雨花茶之源。经以陆溁、林双贵、俞庸器等三代传承群体不断探索、改进、完善,最终于1959年定型,由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更名为“雨花茶”。

  雨花茶产地为南京市区域,范围北纬31.14度到32.37度,东经118.22度到119.14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花茶外形似松针,紧细圆直,锋苗挺秀,色泽绿润,白毫隐露,内质香气高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雨花茶制作技艺包括: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整形干燥、精制、烘焙等工序。该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六代,分布于南京全境及周边区域。目前,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有7人,从业茶农达3万人,相关产值达10亿元。

  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留香人间千百年”

  碧螺春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已为大众熟知,其茶名的由来也为人津津乐道。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太湖洞庭东山、西山,俗称“吓煞人香”,后来康熙帝巡视江南时对其颇为青睐,谓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便正式赐名“碧螺春”,并一直沿用至今。

  如此珍贵的碧螺春茶制作起来更是十分讲究。碧螺春的制法,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制茶的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四道工序在一锅内完成,根据叶质、锅温等灵活转换,全程约40分钟。成茶后的碧螺春集形美、色艳、香浓和味醇于一身,成螺形卷曲,披满茸毫,色泽银绿隐碧。

  早在2011年,碧螺春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遗,绿茶制作技艺(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与数百年来洞庭山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于洞庭山碧螺春的历史典籍、民间传说、人物轶事、民间文化等历史文化内容丰富。洞庭山人的传统的农具、家具、建筑和传统文化活动,都深深烙上了洞庭山碧螺春的印记。

  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一江春水三省茶”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中的魁龙珠,源于扬州富春茶社,始于1921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款茶是由安徽的魁针、浙江的龙井、富春自家种的珠兰兑配窨制而成,取魁针、龙井、珠兰的前三字合为“魁龙珠”,因三种茶分别来自皖、浙、苏,故有“一壶水煮三省茶”之说。

  另据介绍,富春始创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137年来,以其独有的经营特色和企业文化享誉中外,被公认为淮扬菜点的正宗代表,是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中华餐饮名店,“富春”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被著名作家莫言誉为“一江春水三省茶”的魁龙珠茶,乃富春独创,浓郁淳香,香飘百年。2008年,“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在茶文化的带动和促进下,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在提供可持续生计、增进性别平等,促进乡村振兴、保护陆地生态系统,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苏网综合自人民日报、苏州发布、引力播、南京日报、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