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关于加强我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2022年11月22日 11:34:21 | 来源:老龄文明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只有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更好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近日,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发布第3期《“老龄文明”智库专报》,就江苏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医养结合是我国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省人均预期寿命79.32岁,而健康预期寿命约低10岁,意味着很多老年人要“带病生存”10年左右。加快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破解健康养老服务难题的现实有效途径。

  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医养结合本质上是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按照老年人由健康到患病、再到失能失智状态的规律,建立起各个环节有机衔接的整合型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机构改革将老龄办从民政部门划至卫健部门,正是遵循这一规律作出的制度安排。医养结合服务有三个基本取向:一是通过预防导向的健康服务,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降低发生失能的可能性;二是尽可能维持和提升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健康服务需求;三是保障老年人在生命末期有尊严、少痛苦地生活。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包括保健—预防—疾病急性期治疗—疾病慢性期治疗和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环节,紧密围绕不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情况,各个环节有机衔接,不同机构各司其职,建立合理的转介环节,减少老年人的辗转,合理提供不同服务。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对标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医疗服务对养老服务的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主要问题在于:针对老年人合理需求的健康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支撑老龄化社会的医疗服务基础还不扎实,省级老年医学中心、各级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和服务还不能满足发展阶段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责任不明确、机制不完善,支撑居家社区养老的能力有待提升,现行的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医保支付政策对医养结合的支持作用不明显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核心,建立包括预防、慢性病管理、疾病急性期治疗、康复治疗、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健康全周期服务。强化基本医疗保障支持。不断推进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出台支付标准,促进激励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做实做细社区健康服务;不断扩大医疗康复、护理项目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完善慢性病患者长处方机制。健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在对前期试点进行总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省级层面顶层设计,按照市级统筹思路,深化推进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统一规范,逐步解决政策碎片化、待遇不均衡、基金筹集机制不完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不统一、异地待遇享受不衔接等问题。

  二是夯实老年医疗服务基础。

  当前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正在布局,江苏要积极争取。在省内建立老年医学中心为引领,老年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加强老年人康复医疗,建立和完善符合老年人疾病发展规律的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模式。推广安宁疗护服务,建设具有区域特点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聚焦老年友善文化、管理、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应建尽建”。加强老年医学人才队伍培育及动态管理,针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医学专业医生、护士以及家庭医生、养老机构老年服务人员等,分层分类出台支持其职业发展政策,提高职业自尊、提供发展空间。

  三是加强社区和居家层面的医养结合。

  居家养老最符合中国国情,也最符合老年人养老意愿。依托社区医疗卫生和护理资源,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农村互助养老院、幸福院)等多元、分散的医养资源,作为设施主体和管理中枢,完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推广家庭病床或家庭养老床位,做实“家庭医生”,解决有签约无服务的问题。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上,基于老年人差异化的健康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做深做细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价格、医保等支付政策,充分激发相关人员和机构的积极性。培育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连锁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增强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专业化养老机构的辐射能力。

  四是发挥各级医疗机构在养老服务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各级医疗机构都应该在医养结合中发挥作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带头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可采取“医疗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上门服务费可由公立医疗机构综合考虑服务半径、人力成本、交通成本、供求关系等因素确定。利用好三级医院在医疗、护理、康复、教育培训等优势资源,加强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对医疗保健水平的技术支撑作用。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便利优势,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日常慢性病健康管理和临时性急诊服务。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范围,开展远程协同服务试点,由高水平三甲综合医院向医养结合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五是推动中医药在养老服务中发挥作用。

  中医药在为老服务方面作用独特,要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广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设中医诊所,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老年康养服务。建立中医药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养老照护人员的中医药技能培训。

  六是增强医养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构建老年人健康管理平台。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搭建医养结合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和数据库,有效整合、对接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信息资源及系统,在做好数据保护的基础上,增强各个服务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并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探索基于居家社区、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推动“互联网+”与其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对接,更好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等收集老年人需求,反馈老年人健康数据。鼓励智能医养产品发展。开发智能医养产品的监测、评估、数据收集等功能,克服人力不足或人力成本提高的弊端,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