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以课程基地建设为引擎 有效支撑五育融合发展

2022年11月18日 20:03:4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记者今天(11月18日)从苏州市教育局了解到,为加强市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管理,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日前苏州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2021年立项的市级基础教育课程基地项目,进行市级现场视导,来了解一下各校课程基地建设情况。

  常熟市报慈小学:来一场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

  “旧山楼,美名扬,有藏书,誉敦煌……”孩子们清脆的朗读声从常熟市报慈小学的旧山楼里传出,他们身着汉服站在报鹤亭前,用清脆响亮、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在场的人们带入了旧山楼独有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日前,报慈小学的“记住旧山”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迎来了专家的视导。“我们看到孩子们在旧山楼里学习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他们穿着汉服,学着书法、古琴,非常的优雅,我觉得这对孩子在成长中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是非常有利的。”视导专家、浒墅关中心小学校长高岚说。

  基于“记住旧山”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开发旧山楼的传统课程资源,构建传统与时代接轨的项目体系,设计文化社团系列活动,构建了一整套较完整的“旧山润心”校本课程体系,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解锁多样化育人环境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走进范仲淹: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于2021年成功申报为省级课程基地,围绕该课程基地,学校建有范仲淹思想研究陈列馆、范仲淹思想文化长廊、范仲淹义田、卧云书院、鸣园、希文书店等,建立健全以范仲淹思想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弘扬范公精神。专家组在范仲淹思想研究陈列馆内听学生的讲解,在“义田”里跟学生一起体验收割水稻……

  基于“走进范仲淹: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课程基地”,各项活动在校园内蓬勃展开着,活动对标学生核心素养,梳理范公事迹及精神中的思政元素,突出课程基地在“三个维度,十个指标”方面的育人作用,打造立体化沉浸式育人全域场。师生们在卧云书院里开展微主题班会;在范仲淹思想研究陈列馆内师生们一起研究范仲淹思想,并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范仲淹义田也迎来了大丰收,同学们正扛着锄头,拿着镰刀,化身“小农夫”,亲身体验收割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爱校、爱国、爱传统层层融入 

  一步一景的人文,一步一色的风情,深秋的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诗意与文化。2021年,江南织造文化课程基地立项成为学校继“诗歌教育课程基地”和“科学创新课程基地”之后的第三个省级课程基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在校园中开展基于丝绸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和体验教育,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旨在打造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课程基地。

  江南织造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作为清代苏州织造署旧址的场域优势,建设了包括织造史话馆、织造文创馆、苏作体验坊、制造融创中心等场馆,构建了“三馆一坊一园” 的教学环境,寓文化于环境,化有形于无形。同时,课程基地与苏州大学、苏州丝绸博物馆等校外基地资源共享,课程互通,活动共建,形成可见的精神文化“教育场”。

  据了解,学校目前已开发三大类十个系列的课程,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基地课程体系,其中已开设课程包括《织造丝绸设计》、《丝绸文化产品》等,此外,学校还通过创建织造专题网站,举办讲座、文化大讲坛、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让基地建设与制造文化更具传播力,更有生命力。浓郁的氛围以及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课本之外汲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所长,创新“知织造”“做苏作”“研文化”的实践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队伍跨学科团队建设和高素质发展。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通讯员/殷冬雪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