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园小区,扬州城里最大的老旧小区,100多幢居民楼全部安装上智能充电桩,整治城市“飞线”,亮出文明“天际线”。“谢谢”改成“谢谢您”、“你听明白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文明用语悄然之变,折射扬州人文明有礼沁入城市肌理。
垃圾不落地、停车更有序,身体弯下去、文明挺起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用爱铺满义工路,让爱城如家成为一道城市风景。
努力打造更具品质、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显魅力的新时代文明扬州,扬州市推出“争当文明有礼扬州人”行动、明确十大攻坚任务,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让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充盈城市每个角落。
10月27日,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主持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双月点评会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动员会时强调,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扎实推进开展“争当文明有礼扬州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行动,切实提升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水平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十大攻坚任务聚焦重点难点
扬州市邗江区双桥街道武塘社区四季园小区建成于1991年,共有100多幢居民楼、3000余户居民家庭,是扬城最大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老化严重,居民私拉电线、过道充电等现象突出,这些“飞线”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去年5月份开始,双桥街道筹款600多万元,启动“飞线整治”工程,历时一年,完成100多幢居民楼智能充电桩及雨棚的统一布设,四季园小区成为扬城首个实现智能充电桩全覆盖的老旧小区。
“每个充电口还配有门锁系统,钥匙由居民自行保管。”四季园居民顾立保说,过去小区里各种线缆横七竖八,现在横平竖直。文明城市创建是个惠民工程,让大家既省心,更安心。
电动车充电私拉乱接、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居民楼道堆放杂物、街头城市箱柜破损……这些问题既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又影响市容市貌与居民生活品质。日前,扬州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文明办、公安、住建、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针对文明城市创建中的10个重点、难点问题,逐一制定了整改推进方案,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标准、确定整改时限。
十大攻坚任务包括:停车秩序综合治理、电动自行车上牌攻坚整治、城市空中线缆专项整治、住宅小区“飞线充电”问题专项整治、城市箱柜常态化管理维护、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垃圾桶设置专项整治、主城区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卫生保洁与垃圾清运按区域实行一体化作业、中心城区活禽集中屠宰规范管理、老旧小区改造问题专项整治,以及居民小区楼道、墙角、绿化带内杂物清理问题专项整治。
以住宅小区“飞线充电”问题专项整治为例,目前扬州市建成市场化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1648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居民充电难的问题。扬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出台一个指导意见、落实一套惠民措施、整治一批突出问题、打造一批成功案例、召开一次现场会议,以“五个一”做法加快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增设一批充电设施。
把文明城市建设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城市管理各方面,扬州市相关职能部门立规矩、明责任、建机制、养习惯,坚持“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原则,推进城市精管“共治”,实现“文明扬州 共建共享”目标。
争当文明有礼扬州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前段时间,一位常来扬州出差的外地人给扬州市市长王进健写信,反映城市部分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不文明行为,与“好地方”扬州的形象不相匹配,引起领导高度关注。
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文明是一座城的内在气质。9月20日是第20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在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三星村广场响起铿锵誓言:“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共同维护‘好地方’扬州形象……”省道德模范凌万兵、叶丽君,“中国好人”张华峰、林勇等共同宣读《以德立身,争当文明有礼扬州人》倡议书,拉开了“争当文明有礼扬州人”的序幕。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铸魂”和“惠民”同步推进,扬州通过“争当文明有礼扬州人”行动,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优化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营商环境,巩固和扩大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为建设“好地方”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好地方”要有“好市民”。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强调,全市上下要提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到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是可抓可不抓的工作,而是非抓不可、非要抓好的工作,做到城市硬件和人文软环境“两手抓”,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争当文明有礼扬州人”行动以“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为主题,推动全市大兴文明礼仪之风、修身养性之风、遵规守纪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扎实开展“政务文明服务”规范行动、“文明交通”整治行动、“文明旅游”宣传行动、“文明居住”治理行动和“网络文明”维护行动等主题活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纠治陋习歪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文明礼仪,是丈量一座城市软实力的精确标尺。要让市民文明素养,体现在举手投足间,体现在角角落落。扬州注重礼仪治城,以礼化人。
依据《扬州市民公约》《扬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文明办研究制订发布《扬州市民文明行为规范》,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以及市民反映强烈的不文明行为,制订发布《常见不文明行为情境志愿者文明劝导话术》,拍摄制作常见不文明行为情境文明劝导视频。
“谢谢”改成了“谢谢您”、“你听明白了吗?”改成了“我说明白了吗?”……文明用语悄然之变,让人感到尊重的温暖,折射扬州人文明有礼沁入城市肌理。
城市因文明而靓丽,市民因文明而优雅。
“好地方”涌现更多“好市民”
“刚开始我一个人做公益,后来聚拢一群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城市街头用好人姓名命名的‘交通文明岗’成为文明风景线,大家争相在奉献社会中提升自我价值,这就是文明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
10月27日,扬州仪征市沿江村党群服务中心隔壁的“电力爱心超市”内,刚参加完党的二十大的全国道德模范、沿江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维忠给村民们兑换礼品。“担任村里志愿者、接送老人做核酸、宣传秸秆禁烧、参加文明礼仪培训等都有文明积分。”周维忠说,做好事不嫌少也不嫌小,希望通过爱心超市的运营,让村民多参加乡村治理、乡风建设、思想教育、人才培养、济困帮扶等志愿行动,推动文明在乡村蔚然成风。
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城市书房,遍布城乡,24小时“不打烊”,点亮全民阅读灯火;“红马甲”争抢小扫帚,把背街小巷清理得干干净净;志愿者活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居民们笑声朗朗……满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
近年来,扬州市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市民幸福指数同步提高,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质更加凸显。
“好地方”好人多。截至目前,扬州共有285人(组)获评“扬州好人”,202人(组)入选“江苏好人”,67人(组)当选“中国好人”,32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其中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周维忠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市注册志愿者91万余名,志愿服务组织5300多个,记录志愿活动27万多项。
扬州市各地的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模范、“扬州好人”成为“座上宾”,线上线下共赴“文明之约”,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向上向善。身边的榜样,精神的力量,引领城市道德新风尚,撑起“好地方”的精神脊梁,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好地方”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