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盐城师院在盐碱地上探索“种养一体化”模式获得成功

2022年10月24日 19:04:2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秋风卷金浪,稻谷遍地香。 10月23日,盐城师范学院位于盐城沿海条子泥条北垦区的实验实习基地上的数千亩水稻开镰收割,同时,“种养一体化”实验示范基地养殖的螃蟹、斑点叉尾鮰鱼开始捕捞。在稻浪起伏的田头,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永旭抓着一只大螃蟹说:“这是‘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在盐碱地新生土地上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不容易!” 

  在条子泥条北重盐土快速改良示范项目基地,金灿灿的稻谷铺满沟渠整齐的稻田,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 、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 

  “今年水稻能有每亩650公斤的收成,很不容易了。持续高温干旱,影响了育苗,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后期,台风和低温对水稻灌浆也造成不小的影响。”盐城师院特聘教授茆训东介绍说。东台沿海条北垦区的土壤盐分在0.68%—2.66%,而水稻生长必须将土壤含盐量控制在2‰以下。实验实习基地是典型的粉沙土,土壤颗粒非常细,但沙性又很强,“干的时候像面粉,湿的时候像淀粉”,肥力低易板结,耕作性和夺全苗难度非常大。盐城师院科研团队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地盐碱地改良的“三干法夺全三苗”的新方法,用干旋耕、干播种、干湿交替的管理来解决粉沙质盐土夺全苗的难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创造出的“5N快速脱盐”新方法,既抑制了严重返盐,又有效满足了水稻对土壤、养分、空气、水的综合需求。

  昔日的“不毛地”变成今朝的“米粮仓”。立在广阔滩涂上,茆训东指着一旁新耕翻的、泛着油泥光彩的土壤说,盐碱地经过改良已变成“黑土地”了。“以前改良盐碱地,要先养殖五六年的鱼,进行排水洗盐。然后,再种植耐盐植物田菁等进行改良,尔后才能长耐盐的棉花,再种植水稻。”盐城师院湿地学院院长唐伯平告诉记者,现在,经过技术攻关,头年就能长出“千斤稻”。据悉,这几年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沿海的废弃盐田、废弃海水养殖场和新垦滩涂进行重盐土快速高效改良攻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作物高产新纪录,并申报了“滨海盐碱地改良脱种管一体化”等16项专利,其中授权6项。

  “种养一体化模式在江苏滩涂新生土地快速改良中的应用”是盐城师院在条北垦区实施探索的另外一个项目。

  在盐土农业示范区,一片片水稻田中开挖了两三米宽的环沟,水面上覆盖了一层水花生,两旁插着固定水花生的竹杆。当养殖人员提起一网袋鲜活的螃蟹时,记者才意识到这是“种养一体化”基地。

  “这个是生态大闸蟹,是无法作假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成永旭抓着一只螃蟹,迫不及待地讲解识别的秘诀。成教授介绍说,螃蟹腿上有斑点,是因为它生活在水稻田中,与泥土和水稻接触。“这个螯上的毛是灰色的,不像有些螃蟹的毛是黑色的,反映了水质很好,这样的蟹肉应该是比较甜的;如果蟹黄饱满的话,应该是很香的,品质很好!”成教授热情地介绍,一脸喜色。

  经过现场称重、统计,4个试验田块,亩均收获稻田蟹41公斤。盐城师院湿地学院院长唐伯平算了一笔账,螃蟹的规格平均在2两以上,按市场价每公斤45元计算,亩产值达到1800多元。“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可以显著增加亩平收入。在盐碱地上推行‘种养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大有可为!”唐伯平院长表示。 

  “现在,渔业生产不讲究增产,而是讲究‘提质增效、健康养殖’。在滩涂上实施种养结合是一种非常生态的生产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成永旭举着手中的螃蟹说。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稻田水域的生产能力,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前提下实施河蟹(鱼、虾)共生养殖,通过河蟹爬动改善稻田土壤,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实现稻养蟹(鱼)、蟹(鱼)养稻、稻蟹(鱼)共生的绿色生产。蟹清除田中杂草和害虫,排泄物还可肥田,水稻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另外,杜绝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和化肥,没有农业面源污染,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秋风送爽,稻浪起伏,白鹭翩翩飞。记者注意到,在条北垦区,每块水稻田的田头都有一个大面积的水塘。水面平展似镜,周围稀稀拉拉的芦苇随风摇曳。令人惊奇的是,养殖人员用拖网从平静的池塘中捞出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鮰鱼。

  “这是斑点叉尾鮰,你看它不同于精养的鱼,颜色比较鲜亮。”上海市农科院研究员周文宗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种每条2斤多的鮰鱼在上海市场颇受欢迎,也是出口创汇的鲜活农产品。

  据介绍,盐碱地种植水稻“洗盐”是一道必须的工序,所以每100亩的田头会有一个3亩左右的田头塘。以往,稻田排出的洗盐水盛放在田头塘里,田头塘也一直闲置着。今年,盐城师院科研团队进行种养一体化探索,在田头塘中放养国内外市场畅销的斑点叉尾鮰鱼。最终,经过称重核算,平均每亩产成鱼218公斤,按每公斤20.24元算,亩产值能达到4400多元。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这可以显著增加亩平收入,还可以增加市场供给。” 周文宗研究员建议,还可以推行立体养殖,把鲈鱼、斑点叉尾鮰、泥鳅等搭配在一起混养,进一步提高效益。

  “盐碱地是人类的后备粮仓。加速盐碱地改良,可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打开广阔的空间。”盐城师院湿地学院院长唐伯平表示,面向广阔滩涂,开展滨海重盐土快速高效改良利用技术创新以及“种养一体化”模式探索实验,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主力军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另外,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的劳动课具有趣味性、技术性,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徐晓亮  孙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