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类课时占比提升至8%至10%,“双减”后的科普课怎么上?

2022年10月06日 18:18:0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在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施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科学类课时占比提升至8%至10%,“双减”后的科学课怎么上?

  在宿迁市实验小学一楼科学实验室,四年级学生们正开展“声音的奥秘”探索实验,学生李妍颖说:“学习了声音的原理,动手的、探究的实验非常多。我很喜欢,因为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知识。”

  科学老师王叶青说,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在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本学期新课程标准落地之后,日常开设科学课时候更加注重孩子科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多样的科技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个学期,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利用课后延伸课程,开展科学知识的普及,如机器人社团、3D打印社团、智能家居社团等,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科学教研组长焦颖说,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愿地选择社团。“在科技社团里面,很多学生学会了自己动手操作,学会了工程思维。这学期以来,我们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都更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去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以未来视野开展科技教育,积极探索科技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硬招实招,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努力推进科技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科技之路。“科技社团的开设可以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创新的实践能力,同时还传播了科学思想,形成了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同时推动了我校的科普、科技工作的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学校副校长张栋梁说。

  如何更好地上好科学课?江苏省科协今年9月公布了首批60所“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从今年起,围绕科学教育、师资队伍、设施建设等标准,江苏省科协每年评选一批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到2025年底,全省将命名150所“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作为江苏省首批“‘十四五’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淮安市白鹭湖小学正在积极探索尝试。学校信息中心主任高德模说:“在教学上,从兼职到专职科普教师。其次,我们增加了科普讲座的频次和场次,每周开设一次科技类讲座。还有,我们提高科技社团数量和质量,本学期我们又增加了创客、3D打印等社团。”

  如何放大科普资源?

  前不久,淮安市翔宇北路实验小学与淮阴工学院联合成立了“爱科学 创未来”科普基地。

  淮阴工学院国际处处长左进介绍,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接触科学,他们向学校捐赠40套机器人设备。

  南京理工大学与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牵手。

  南京农业大学与南京中山小学结对。

  ……

  中小学生走进高校,大学教授走进中小学,丰富的高校资源带来更为广阔的科学空间。如何让科学家从中小学校园里的“贵客”成为“常客”,江苏省正在积极探索。今年,江苏省全面启动首次“未来科学之星·院士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全省中小学校的热烈欢迎,越来越多的学校正积极申请举办。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徐州台 淮安台 宿迁台 编辑/赵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