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接受《奋楫深水区》专访

2022年10月06日 15:06:5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江苏省委改革办与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策划和制作的《黄金时间》喜迎二十大特别节目《奋楫深水区》,以改革的视角回望近十年里江苏走过的非凡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江苏勇闯改革“深水区”、敢于啃下“硬骨头”的勇气和担当。目前节目正在江苏卫视频道、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

  第二集《坚持以人为本 擦亮幸福底色》,邀请到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讲述十年来在乡村振兴中,江苏落实了哪些关键性的改革举措,来促进农民增收。

  要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一大关键。这是在改革中虽然难啃、但必须要啃下来的“硬骨头”。在促进农民增收的道路上,江苏没有丝毫懈怠,先后出台《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全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行动计划(2017-2020年)》《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断强化政策支持,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十年来,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1万元提升至2.68万元,增幅123%,年均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1.2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7:1缩小为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区域收入结构改善,13个设区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全部超过了2万元,苏南、苏中、苏北农村居民收入比由1.68:1.23:1下降到1.60:1.21:1。全省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 200万元。

  在乡村振兴中,江苏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十年来落实了哪些关键性的改革举措?围绕这一问题,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接受了《奋楫深水区》节目的专访。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杨时云:过去十年里,江苏省在产业富民、创业富民、改革富民等方面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把发展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根本之策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加快培育10亿元以上县域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产业强镇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2021年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农产品网络营销额分别超过900亿元和1000亿元。

  二是把创业就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17万家和5.3万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07家。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产业化联合体600多个,通过稳定利益联结,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同时打造216个全国农村双创园区,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三是把深化改革作为富民增收的根本动力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6个县开展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出台首批支持政策“宅9条”,创新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机制。实施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攻坚行动,基本实现经营性收入18万元目标任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

  江苏探索

  花木+电商:促进产销衔接 

  带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在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靠花木创业就业的有3000多人,可谓家家都种花,人人能致富。

  沭阳的花木电商经历了“一根网线、一个平台开网店”的1.0时代,到“多平台竞争融合”的2.0时代,再到“一个主播、一部手机、一个产品”的个人直播3.0时代,目前已经进入了“多个主播、多个平台、一个产品、多人竞拍”的“矩阵直播”4.0时代,这种与时俱进的电商发展模式,正体现了花乡十年的蝶变历程。

  发展启示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国之大者”。苏南、苏中、苏北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地区差异以及城乡差距,一直是困扰江苏发展的痛点。

  十年来,江苏持续加大对苏北地区以及“三农”的扶持力度,持续推进改革富民、政策富民、产业富民,持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为了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共同富起来。

        (“评新而论”微信公众号 记者/顾孟青 编辑/吴怡 图片/江苏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