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东方·江海奔涌 非凡十年】江苏:由大到强 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2年10月02日 19:17:2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8500万江苏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从今天起,《江苏新时空》推出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潮起东方·江海奔涌 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也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来,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7万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1.64万亿元,连跨6个万亿级台阶,平均不到2年就增长1万亿元。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县数量达25个,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十年画卷如此多娇!勇攀高峰的江苏何以不凡?接下来,一起感受“苏大强”迎风奔跑的铿锵足迹。

  江苏记者 王尧:我现在就在华东地区最大的室内冰雪乐园,这里常年的气温是在零下十摄氏度左右。但是在这里滑雪,我却感觉不到一点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就藏在我身上这件衣服里头——一片又一片透明的薄薄的石墨烯加热膜。别看这张小小的膜,它可是我们江苏制造在先进碳材料领域的一次创造和创新。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先进碳材料产业链首席专家瞿研说:“十年以前柔性的加热器件基本上只有铜网。那么,它从这个可靠性上舒适度上远远达不到要求。今天,石墨烯可以做柔性的加热器件,就像您穿的衣服一样,在很低的电压下就可以实现30度到300度的温度的可调。这也是我们中国石墨烯的原创性技术。”

  过去十年,像这种改变生活、惠及你我的全球首创成果,仅在石墨烯  小镇就诞生了14项。以石墨烯为代表,常州的新型碳材料也迸发出了无穷潜力——新创碳谷、安泰复材等30多家企业崛起为集群龙头,原丝生产-复材成型-装备制造-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日趋完善,2000多家企业在这里配套协作。2021年,常州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

  新创碳谷控股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王欢说:“我们的高性能纤维经编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30%,全球第一,形成了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江苏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琦说:“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建立的‘超级虚拟工厂’,把我们的客户和制造企业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确保整个供应链拆不开、打不散。”

  让产业集群“顶天立地”。十年来,江苏用一条条极具含金量的政策“暖手”相扶,打造着像常州这样的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

  从纳米新材料、物联网,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智能电网装备制造,再到工程机械、新型碳材料,6个产业集群成功闯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光纤通信、高端纺织等产业处于领跑者位置;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特钢材料等七条产业链迈入国际中高端水平。一个个“响当当”的产业集群,也不负众望地扛起了江苏制造业发展的脊梁,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火车头”。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左右,工业对GDP贡献超过40%,位居全国第一。产业集群主导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从“单体突进”向“集群崛起”,令人鼓舞的成绩背后是江苏在“加减乘除”四字诀上的精心耕耘。省委书记吴政隆曾经把主要做法总结为“加减乘除”四个字。在“加法”上,我们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培育;在“减法”上,我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促进转型升级;在“乘法”上,我们借助创新和数字赋能给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除法”上,我们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举措让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汇聚起了行稳致远的强大动能。如果说“顶天立地”的产业集群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那“铺天盖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则是江苏抢抓未来风口的“生力军”。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2000多家。为了孵育这些单打冠军,江苏在过去十年又走出了怎样的非凡路径呢?

  江苏台记者 王尧:这里是江阴的一家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企业十年前便沿用至今的一条生产线。因为大部分还是靠人工来生产,所以只能生产一些精度不够高、稳定性不够好的齿轮道具。十年来,企业通过智能化的改造,机器逐渐取代了人工。如今,这里生产的齿轮道具,它的精度达到了2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5。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江阴塞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云彪说:“这十年来,是我们整个发展的是最佳时期。从销售原来是只40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是2亿多元,增长了六倍,完全是取代了进口。”

  十年蝶变的故事在江阴不断上演。以科技创新搏激流,以智能化改造谋未来。这片只占全国万分之一土地的县域,孕育出了110多个行业单打冠军产品和150多家行业“隐形冠军”。

  窥一斑而知全豹。十年来,江苏“育种扶苗”毫不懈怠。在全国率先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大力实施“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以培育自主品牌本土企业为目标,引导中小企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一批又一批“小禾苗”长成为“小巨人”。如今,全省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以上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填补了一个个行业空白;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13000余项,约半数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30%。“小巨人”们正成为江苏底气十足奔向未来的力量源泉。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沈坤荣说:“江苏制造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是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十年。十年来,江苏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以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培育为手段,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加速器,不断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精度与效率,为江苏制造‘由大到强’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

  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过去十年是江苏制造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来,江苏制造业增加值从2.3万亿元增加到4.2万亿元,占全国的13.4%、全球的约4%;占全省GDP比重去年达到35.8%。沉甸甸的成绩单上,写满了各行各业的奋斗印记!在实体经济领域迎风奔跑的人,用自己的锐意进取、拼搏汗水不断擦亮着“经济强”的鲜明底色。

  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十年来,我们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之魂。一次次打破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说:“这十年,我们红豆与时代、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被誉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说:“新时代的十年,徐工集团从初期的规模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大步走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最前列。”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顾栋华说:“我们一路向上向新。从引领行业到瞄准世界一流,加速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高文宝说:“突破了海洋工程领域‘卡脖子’技术。在新一轮航运复苏中领跑全国,驶向深蓝。”

  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浩宇说:“十年来,我们加快研发转型。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展现了民族医药企业的大担当大作为。”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说:“新的起点,我们将持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为江苏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8500万江苏儿女将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勇挑大梁、敢为善为,再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为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娴 李俊彦 王尧 张正 李扬 桑雨生 沈杨 郭奉铭 赵杰 张成龙 马英 李心一 无锡中心站 苏州中心站 南通中心站 徐州中心站 供片台/常州台 江阴台 宿迁台 淮安台 吴江台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