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晓愚:基础夯扎实了,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受惠,让大家内心里头觉得老了以后更有安全感,更有幸福感,更有获得感。
林闽钢:基本养老服务实际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建设的问题不光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当中涉及到三个很大的主体:机构、社区,还有居家。这个组合的背后,就是经常谈到的政府、市场、家庭,以及社会组织,这会形成一种组合,在理论上讲这就是一个“照护菱形”(care diamond)。
“照护菱形”侧重点不同,则结构就会有所不同。比方像最早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强调以机构为主,这个时候整个发展重心、专业服务力量都是从机构出发的。后来又提出去机构化,回归家庭,这是又一个新的阶段。那么现在比方英国说care in或者care by in community,其中社区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在我们中国,实际上我们也有类似的一些战略或者是规划的一些提法,比方说“9073”:90%的人在居家中完成养老,7%是在社区中养老,3%是在机构中养老,但也有叫“9064”等等。随着我们提供主体、供给的变化,这种战略在二三十年当中会出现一种结构的变化。
我最近关注的是上海,近十几年来提出“嵌入式养老”,就是把养老机构搬到小区门外,就在我们的社区里养老。它以社区为载体,有三四十、五十人的床位,有机构医疗资源的专业支撑,同时又在熟悉的家庭周围环境当中来完成。我认为这就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养老服务道路。如今理论的焦点,也是现实的焦点,就是要找到适合国情的、适合省情的、适合区情的,适合中国人东方伦理的养老服务模式。
主持人李晓愚:我觉得这个“嵌入式”可能是“中国式养老”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一方面有现代化的专业的机构的服务,另外一方面也兼顾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特性。关于专业养老服务下沉这方面谈总有没有去做一些探索?
谈义良:刚刚我前面讲到从机构负责到社区和居家,实际上就是我们根据现代长者的家庭需求在做的事情。这个里面特别要强调的就是我们的专业性,我们组织从机构到居家服务的团队当中要有医生、护士、康复师,还有家庭照顾师,这个是基本的。我们还发现未来的长者家庭当中还需要律师的服务,中国人在遗产这一块还没考虑,但当我们老了需要考虑的时候,就一定要有这样的团队来保证这个家庭的服务。我们保证每两个礼拜医生都能到达家庭一次,护士每一个礼拜都要到达,关注你的用药的情况。前面我讲到的用药管理,这种专业性团队只能在机构里。
我一直和沙厅长在探讨。因为江苏一定是全国的领先者,城市中以区为单位来建设体系,农村中以县为单位来建立体系,这样中国解决养老大问题的面就铺开了,这种体系化才能够真正保证。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林教授讲到的“9064”跟“9073”,我实际看下来,只要1%的机构,9%的社区,90%的家庭。当我们生活条件、医疗条件越来越好,未来进机构的人会越来越少,社区交流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这个可能未来会是一个趋向。
沙维伟:我的理解是,无论你是在家庭还是在靠近家庭的、嵌入式的、便利的机构,或者就到一个中心机构,所谓的“9073”或者“9064”,其实是一种服务的传递方式,是在每一个人老年的周期当中,可能都需要的。比如你在60岁到80岁,更多的是在融入社会,积极参与,奉献社会,享受天伦之乐。85岁,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或者是到了失能的时候,你就可能要到机构去。所以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比例划分,它实际上是人生老年阶段享受服务的传递方式。
林闽钢: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从基本向高品质的实现过程当中,我们要突破的两个难点,怎么把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起来?怎么把医养康养相结合起来?这两条既是一个管理的技术路线,又是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两条主线。
原来长期以来所讲的基本养老服务都是面对特殊老人、特殊人群的,现在我们开始面向全体的老人,这个变化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在“十三五”到“十四五”当中,这个变化应该是中国在养老服务体系变化当中的标志性变化。第二个变化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所集齐的力量已经开始由家庭和政府开始面向全体社会,因而这样的服务体系的架构,又可以促进整个基本养老服务。
主持人李晓愚:我们江苏的养老有一个品牌叫“苏适养老”,不知道这个品牌背后有怎样的内涵?
沙维伟:实际上它是在一个宏大历史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个重要部署。第一个背景是,我们进入“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到国家战略,要举全国之力来应对。第二个背景就是江苏的省情,特别是江苏老龄化的省情,江苏的老龄化的人口是很多的,这个老龄化率排到全国第六,包括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也是走在前列的,因此我们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的养老的这种期盼、这种需求日益增长。
那么苏适养老和养老服务体系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它核心要义是什么?我个人觉得它至少有三个意味,就是养老服务的质量会更高,老年人享受养老的品质要更好,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友好环境要更优,同时像谈总这样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组织,发展更可持续、更健康。
林闽钢:实际上还可以加一点,我们未来从基础养老到品质养老,进一步追求美好生活的时候,苏适养老就是一个我们江苏的品牌。
主持人李晓愚:我这样理解“苏适”的“适”字,第一是适合,所有都是围绕老年人这个特殊年龄段他的需求、他的特点。第二是适意,老年人不管是精神上、身体上他都很放松、很自在。然后这个“适”还有“道和去”,也就是我们的养老服务是不断变化、不断调整、不断走向完善的一个过程。
沙维伟:你总结得特别好,最后落脚点落脚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家养老是舒心的,社区养老是安心的,到机构去享受机构的专业照料,家人和他自己是放心的,这就是苏适养老它的核心的要义。
谈义良:我们怎么去解读“苏适”这两个字,其实我不仅仅在九如城江苏13个地级市当中推广,我们还拿着江苏的标准到全国去推广。这个“适”字的说法,首先是长者的“适”, 长者的“适”从60岁开始,他要适应60岁以后自己生活的改变和社会供给他的资源,第二个,家庭的“适”,家庭要知道家里有一个60岁以上的长者了,家庭也要调整方式,要适合有长者人群生活的家庭场景,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来关注、关心这一个特殊人群。我们全社会要形成爱老、敬老、尊老的氛围,沙厅给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贵老,我已经开始研究,我相信一两年以后,江苏首先把这些呈现给社会,这是我们美好社会未来最大的一个体现。
沙维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它有三个重要的支柱,我们这里有保障,要健康,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参与。所以老年人到了老年期,他实际上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智力某种意义上是达到最高程度的这样一个阶段,怎么去参与?怎么发挥他的那种智慧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全社会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就是他个人要继续发挥他的经验、他的智商,全社会要珍惜这样的资源。我觉得这叫贵老,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谈义良:我记得59岁那一年,我在想明年跨入60岁,我就做了四个五年计划,跟国家同步都是五年,就是从60岁到80岁。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具备智慧的五年,要积极工作五年。第二个五年是回归家庭,因为前面在家庭欠缺的时间比较多。第三个五年,我更想倡导的叫志愿者时代,去奉献还给社会。最后75岁到80岁,将是健康未来的五年,就是关注个人。
林闽钢:老友圆桌会当中我们三位,谈总是我们的老大哥,所以他的感慨心得可能要比我们丰富一些。我从我的研究的角度讲,第一个认识到的,就是百岁人生时代,实际上在我看来是我们人类社会收到的一个最好的馈赠。因为改变了我们整个的人生的多段模式,我们整个时间跟空间都打开了。那么我们每一段的精彩生活,包括养老生活准备好了没有?所以我跟大家一起来思考,也包括我们谈总、沙厅一起来推动这样的研究,推动这样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第二的话,我们整个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个人的积极选择非常的重要,我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圈,选择什么样的锻炼,你看我们的谈总现在还能够跑13km,他选择以跑步的方式,我们可以选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健身、交友、饮食,所以实际上这样组合的话,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非常精彩。最后一点,我们今天从基本养老一直讲到品质养老,我们觉得好像品质养老是不是高高在上,离我们很远?我认为不是的,我认为品质养老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追求,也应该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追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沙维伟:我觉得谈总和林教授畅想得都很好,谈总很务实地把将来的生活用规划的方式,都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林教授身上可以看到闪耀着我们知识分子的那一种情怀,天下情怀,他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这样一个美好人生。跟他们相比,我对于未来确实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但是我觉得百岁人生,它一定离不开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你建再高的大楼,养老服务作为基础它是必须的,而且是高质量,所以百岁人生离不开高质量养老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更是重大的责任,他就需要我们政府要履职作为,社会积极参与,家庭还要尽心尽职,当然老年人还要主动融入,所以我想高端的养老服务美好的这种人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主持人李晓愚:孟子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字面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孝敬自个儿家老人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那些可能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但是我在想,这句话可能还有另外一种解读方式,那就是我们现在,不论看上去多么的年轻,多么的精力旺盛,多么的活力四射,但我们都会有垂垂老矣的那一天。想到此呢,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更加用心地去为老年人去考虑,怎么去帮助他们?怎么去扶持他们?怎么去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老年人是我们的宝贝,而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我想当我们能够去探索出让老年人获得更加幸福生活的方式,未来,也会有人用这些方式让我们过上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
《百岁人生·老友圆桌会》将长期聚焦老龄事业发展,邀请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会十大委员会首席专家做客,共同探讨您关心关注的养老议题,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如果您对今天的话题有话要说,欢迎持续关注“老龄文明”公众号留言互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