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坚持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促进治安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紧紧围绕文明程度、村街美誉度、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色物业”生根发芽 绽放出芬芳馥郁的文明之花
“这两年村里的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每家每户都用上了抽水马桶,既干净又卫生;河道基本上都整治过了,水非常清,特别好;村里的马路也修过了,以前汽车都不好会车;路边建了小游园,晚上老百姓散步有地儿去了。”顶着火辣辣的大太阳,民平村46组的村民吴雪芳热情地向记者细数着村里这几年的大变样。
走进中瑾世纪城,绿植郁郁葱葱、车辆停放整齐、环境干净整洁,很难想象这个小区已经建成十余年。红色公告栏里醒目地展示着管家名单,除了总管家,还有红管家、安管家、绿管家、源管家、物管家、乐管家以及和管家。“这是我们特有的红色物业党群服务中心——H7管家服务模式,是由社区党委牵头,社区服务企业以及业委会构建三方联动的红色物业机制。”碧堂庙社区书记张锡萍介绍,H7的管家模式细化了分工、明确了责任,业主有事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管家,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我主要负责小区的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帮助居民解决一些物业上的问题。”物业管家杨雪军介绍,我们发现小区里电瓶车数量庞大,居民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各种不文明、不安全现象亟需整治。物业公司投入了5万元,新建了3处充电桩解决了业主充电难题。
在红色物业的引领下,金新街道88个小区、16190余栋楼全部开展卫生整治,加大垃圾清理密度和频次,确保不留卫生死角。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地下车库246个,卫生死角、杂物堆积4630余处,清运楼道杂物1030车次,清理私占公共区域1370处,私设晒衣架186处,清理绿化面积达47850平方米。
“绿色工地”频获点赞 精准定位抓住治理末梢
在024地块施工现场,门口设置的扬尘在线检测仪数据正在循环滚动,实时监控工地扬尘。所有裸露地面及物料都覆盖着防尘网、工地围墙上安装着喷雾系统,项目内部道路全部硬化,进出车辆有冲水池。
“我们6个人组成的大气专班,跑遍了城区57处建筑工地,落实在建工地扬尘管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金新街道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大气环境管控办主任陈利说,“‘六个百分百’就是施工现场100%围挡,施工场地100%湿法作业,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道路100%硬化,裸露场地、土堆及物料堆放100%覆盖,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蓝色执法”擦亮“沿街商业区” 治理高效、规划合理、服务暖心
华山路是一条内部道路,周边拆迁小区云集,又靠近南通高新区厂区,餐饮、超市等大小商铺有六十多家;路边流动摊点也时常出现。金新街道综合执法局三中队的负责人陆庆庆介绍:“我们加大巡查力度,发现流动摊点及时劝离。今年3月份,我们与沿街商铺签订了市容环卫责任状,督促各商户做好门前三包,保证商铺前的干净整洁。对餐饮店油烟的管理,我们每隔15天进行滚动式检查,督促所有餐饮店定期清洗油烟净化器,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据悉,金新街道综合执法局对辖区主次干道、商圈周边、市场周边等重要区域的乱摆乱卖、乱设广告招聘等,进行整治和劝阻。今年以来劝离流动商贩4500余起,出动执法车辆500余车次,拖离违停小车50余辆、非机动车250余辆,拆除违规广告和违章搭盖33宗,约2600平方米。
金新街道把“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与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在背街后巷彩绘、张贴公益广告14块,设置电箱彩绘近50个。
在今后的工作中,通州区金新街道力争以更完善的举措、更科学的流程、更积极的态度,为老百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建设文明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掌上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