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高颜值的外部形象,还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上。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思政课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近年来,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常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在公园绿地、在教室讲堂、在工厂社区……思政课以互动式教学、行走式授课等丰富的形式亮相,让更多学生爱上思政课折射出的“真理味道”。
7月4日,在人民公园,常州三杰纪念馆的“红领带”宣讲员带来《“常州三杰”之少年时代》红色故事宣讲,让常州市部分党员教师、团员青年以及少先队员们在绿意公园中感受常州的红色文化。
在常州市华润小学,一节以“惊雷·回声”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上,同学们以文创设计、描绘画卷、情境演绎等形式,重现张太雷的革命生涯,深入学习太雷精神。
清潭中学教师李晶开设了一节主题为“服务社会”的课程,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加入共青团、如何参与志愿服务等话题,加深学生对责任担当、服务社会的理解。
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室,来自各个学校的中小学生,正通过VR眼镜观看红色党史故事,沉浸式体验让感受更为深刻。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徐忆巍博士精心准备了一堂“沉浸式”音乐思政课,他以张太雷的经典语录为词,配上自己谱的曲子,命名为《雷》。在课堂上,与师范学院师生共同演唱,在起伏的旋律中感受初心。
在江苏理工学院,一堂有讲、有唱、有吟诵的思政课,生动诠释瞿秋白《赤潮曲》《救国十二月花》等作品,课上的20余首红色音乐作品,引领同学们在艺术中触摸信仰力量。
毕业之际,常州大学的毕业生们走进常州市军休干部事迹展陈馆和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了解军休干部们艰辛的革命历程和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这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思政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还带有浓郁的常州特色,充满理论性和亲和力。
据了解,在成立7个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基础上,常州将筹备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创新“1+7”合作共建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培养机制。同时注重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推出一批思政课精品课,总结提炼教学范式,并在全市推广;以课题和项目为载体,联合发布推广相关教研成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进行展示、研讨、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