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科举故事(八):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庄瑶殿试卷”

2022年07月20日 08:11:0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15名学生,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为基地,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科举的15集精华讲解。我苏以每天一集的呈现方式,和你一起来听听这些学生讲解的科举小故事!


本期宣讲人:王逸帆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六(2)班学生

  大家好,讲好科举故事,我是宣讲人夫子庙小学六(2)班的王逸帆,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藏品“庄瑶殿试卷”

  庄瑶出生于1791年,清嘉庆二十一年中举,二十二年中进士,是第二甲第二十九名。曾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等官职。他曾经穿草鞋、短衣,与民众同修大堤。咸丰十一年,北方起义军--捻军活动于大店一带,庄瑶奉旨在家乡督办民团,防堵农民起义军。同治四年即1865年庄瑶去世。

  201212月,末科进士庄陔兰,也就是庄瑶之孙的殿试卷现身山东临沂,轰动整个科举文物界。此后,专家们继续搜寻,终于在一位民间收藏家手中取得庄瑶殿试卷,并于20138月转入筹备中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收藏。

  殿试卷由宣纸制成,试卷前四面用于写考生履历,也用于弥封,称为素页。后十六面画红色直竖行,用于撰写正文。经过测量,庄瑶殿试卷长约258厘米、高约44厘米、宽约10.7厘米。

  我们先来看前四页的履历部分。履历部分要写明应试人姓名、年龄、籍贯、乡试及会试的中式时间,以及祖上三代姓名,并于名下注明是否做过官。接着是对策部分。“策”即策问,考生根据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称为“对策”,需撰写千字以上,而庄瑶殿试卷上共有1973个字。对策部分的格式十分有趣,文章必须以“臣对臣闻”开头,必须用“臣末学新进,罔(wǎng)识忌讳,干冒宸(chén)严,不胜战稾(gǎo)陨越之至。臣谨对。”收尾。此外,文中“皇帝”、“朝廷”等词必须顶格书写,以示对皇帝、朝廷的尊敬;“臣”字则必须缩小靠右下书写,体现了作为臣子的谦虚。整张试卷以小楷字书写,主要表达了“上正选善,吏治民和”的观点。

  在试卷的背面还有着一行小字,这是按任官大小顺序排列的八位阅卷大臣的姓氏,分别是松、董、刘、汪、王、黄、王、毛。在姓氏的下方依次排列了阅卷大臣对试卷的打分,每位阅卷官会根据试卷的优劣给出相应的等级标识,从优至劣依次为“◯”、“▲”、“丶”、“|”、“×”(圈、尖、点、直、叉)五等,还要盖上礼部之印。殿试阅卷结束之后,由皇帝根据读卷官给出的等级标识和试卷的优劣,钦定名次。这便是成语“可圈可点”的来历之一。可以看到,庄瑶殿试卷给了阅卷官们很好的印象,八位阅卷官共给出了四个“◯”(圈)和四个“▲”(尖)。

  科举考试的阅卷是十分严谨的,分为外帘、内帘两部分。在外帘,誊录官用红色的墨水将考生所写试卷誊抄一遍,称为朱卷;考生所写的试卷则称为墨卷,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批卷官通过字迹辨认考生,减少作弊。大臣们还会将试卷上考生的个人、家庭信息封住,称为“弥封”,也是为了防止作弊。外帘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读,即将朱卷与墨卷再比较一遍,防止抄写错误。

  内帘的第一道工序是阅卷,就是对考生试卷进行批阅,并确定初步人选。接着是搜落卷,即将因为格式等原因被弃置的试卷再检查一遍,防止人才的遗漏。这两步结束之后,就已经确定了录取考生的名单。然后就要写出大、小金榜,大金榜供民众阅览,小金榜则呈给皇帝阅览。一道道程序有效防止了考官的舞弊串通。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