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通海安市开发区品建村,机耕道阡陌纵横,沟渠绵延,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呈现在眼前。近年来,品建村紧盯“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围绕“新农品建、理想稻田”主题定位,依托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勾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站在品建村田头,满眼绿意连成片,稻田长势喜人。调试、装药、起飞、喷洒……村民刘林正在熟练地操作植保无人机,按照设定的路线有序给稻田喷洒农药。“眼下正值水稻返青期,也是喷撒水稻返青肥的关键时期。”他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现在有3台无人机在作业,这块地总共2000多亩,一天就可以全部施完肥。”

海安品建村党总支书记姜小亮告诉记者,脚下这块2100亩高标准农田,2020年10月之前还是棚户、荒地、坟地,通过集中改造,如今成了村民的“福”田。“通过土地平整,我们节约了接近600亩的资源。600亩什么概念,我们现在一亩就是1200元一年,一年就能为集体增加72万的收入。从产量上,我们对这片土地进行了改良,将来的亩产也会越来越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浸润着广袤的农田,也浸润着村民的心田。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2021年,品建村为村民新建了6公里水泥路、3公里硬质渠道、7公里景观生态河道、8亩“初心号”党建游园,安装了157盏路灯,收回了300亩集体土地,改善了整体人居环境,实现了村民股份分红,竖起了党建精神堡垒。“之前村里道路太难走,尤其是下雨后变得泥泞不堪。我们子女在外工作都不愿意回来。这三年来,村里改建路道、渠道,整治环境,真是大变样。”品建村村民喻松林感慨:“这届村干部比较有干劲儿,大家对村里的建设也增加了信心。”

今年,品建村向北继续推进4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区域农业产业服务联盟,包括管理用房、农机仓库、粮食仓库、烘干房等,实现种植管理模式全面升级。“下一步他们将建立智能化一体化泵站、带北斗的插秧收割机系统等,实现高标准农田无人化管理,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端牢中国饭碗。”姜小亮坚定地说:“我们力争把这块希望的田野打造成“全市唯一、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稻麦种植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