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江上渔者”告别“水上漂”,“脚踏实地”守护长江美

2022年07月05日 09:25:09 | 来源:掌上南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全面开启,南通提前一年完成长江渔民退捕工作。目前,南通市“洗脚上岸”的368位渔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部分渔民顺利实现转产转业,以全新的身份,拥抱岸上生活。

  “捕鱼人”变身“护渔员”,“量身定制”公益岗位上岸不离水

  “我1992年过来捕鱼的时候也没看到这么多鱼,这两年禁捕是绝对有成效的。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很愉快,我们这个工作说句良心话也没白做 ....”

  仲夏时节,午后阳光热烈而明亮,晴空万里无云。在开沙岛东北角排水闸,一艘渔政巡查船在江面上疾驰,船的后方,鲢鱼、鲤鱼等争相跃出水面,此起彼伏,激起浪花朵朵,还有鱼儿跳上船板,场面壮观。这让通州区农林综合执法大队护渔队队长史洪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史洪伟从事个体捕捞工作30年,2020年4月应聘为护渔员,告别了出没风波里的“水上漂”生活。回想捕鱼的日子,他说:“原来我们根据潮汐捕鱼,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刮风下雨,吃饭不规律,一般只吃两顿。一开始,刀鱼什么的都能捕不少,后来,鱼越来越少。现在工作稳定,生活也有规律了。”

  史洪伟所在的护渔队里还有曾经的职业捕鱼人陆宝华、90后“船二代”沈坚坚,他们都是从退捕渔民中公开选聘而来。主要负责巡查江堤、江面,及时上报非法垂钓、电鱼等违法行为以及宣传长江禁捕政策等。沈坚坚是护渔队里取证拍照的技术担当,上岸以来,他感受到了跟以往打渔完全不同的生活,还学习了新本领。翻看电脑里,他已经拍摄巡查照片1500多张,都上传到了智慧渔政信息化监控操作软件上,目前正在自学无人机拍摄。沈坚坚说:“我也是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技能去保护长江,等我孩子以后长大,也还能看到母亲河美好的生态。”

  从“捕鱼人”到“护渔员”,这些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为退捕渔民量身“造”饭碗,让渔民彻底转变身份,拥有了全新的工作。与此同时,通州区还持续开展了“1131”服务,建立重点帮扶台账,一人一策、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方案;制定就业帮扶培训“暖心行动”计划,将有培训意愿的退捕渔民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范畴;通过企业吸纳、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千方百计拓宽退捕渔民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除退出劳动力市场59人外,已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101人,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100%。打出就业政策“组合拳”也保证了禁捕政策落地落实,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挣钱”。通州区农林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周建忠介绍,通州沿江有110条渔船进行了拆解,发放了2100万元退捕资金。所有的退捕渔民转产专业。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实现了就业百分之一百的目标。现在,每个月都派人专人跟踪退捕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他们家庭状况。如果失业呀或者有大病,我们就和人社部门配合,及时提供帮扶。”

  “捕鱼网”变成了“便民网”,船民成为市民,共护长江美

  走进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通燧社区,每家每户门前的晾衣杆与众不同,它们被穿上了一片片“网衣”。这些“网衣”由社区渔民党员、网格志愿者张祖发带领上岸渔民志愿者们编制,原本“捕鱼网”变成了“便民网”,解决了居民晾衣杆过高衣物经常被吹落的问题。

  上岸渔民通过自身特长参与社区共治是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通燧社区的一大特色。该社区是上岸渔民居住相对集中社区,有的新村60%以上居住的都是上岸渔民。张祖发出生渔民家庭,曾经的织渔网生意十分红火。《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张祖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祖辈传下的手艺,参加社区工作,成为“渔民党员工作室”成员,“护江普法志愿队”志愿者。

  一手握梳板,一手拿梭子,一双巧手娴熟地在网眼和尼龙绳之间来回穿梭……在该社区的渔民小院里、渔文化体验点上,张祖发还经常带领着邻里的上岸渔民们编织渔网,让年幼的孩子和年轻的上班族可以通过老一辈的手艺了解传统渔网的编织工艺,在一穿一梭中聆听他们当年的行船故事。

  每周二下午,在社区排练室,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渔娘旗袍队”用最优雅的猫步展现着渔娘们最自信的一面。“渔娘旗袍队”有队员20多名,都是上岸渔娘。队长朱美兰今年57岁,在江上开船捕鱼三十年。早在2014年响应长江大保护的号召,参与南通第一批渔船上岸拆解行动。告别捕鱼“江湖”,曾经的“船老大”在社区组织开展的文娱活动中,一转身成为“最美渔娘”。如今拥有自己的住房,含饴弄孙之余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她说“在船上的时候,白天黑夜都是很枯燥的。现在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社区请老师给我们指导,各种各样活动可以参与。最喜欢的是社区里组织我们渔娘队到长江边看看,长江边上有些垃圾,我们也经常去做些义工。因为我们对长江有感情。过去,我们靠着长江生活,现在,我们要力所能及保护她。”

  “渔民党员工作室”、“渔娘旗袍队”……,展现了渔民们退有所为全新的生活状态。“院里居住着的世代以捕鱼为业的渔民,对于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都在以各种方式支持社区活动,护江的行动。”通燧社区书记徐美芬说。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长江禁捕让曾经一味索取的捕捞工作停下脚步,“江上渔者”们告别一方小小的船舱,退出风吹日晒的水上漂生活,转产转岗,截至目前,南通全市退捕渔民368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194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其余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昔日“捕鱼人”,今朝“护江员”,上岸渔民和大家一起守护母亲河,让“鱼翔浅底”的生态日渐恢复,让岸绿景美的“蓝绿丝带”在大江之滨飞扬。

  (来源:掌上南通)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