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江苏省中小学迎来“双减”后的首个暑假。学生们的暑假作业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昨天(6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举行 " 教育强省建设百校行 " 之 " 双减 " 政策落地,记者走访发现,各中小学为孩子们准备多彩的“假期大餐”。
这两天,南京市考棚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两份特殊的暑假作业,一个是一包花种子,另一个是暑假实践手册《读“城”记》。三(2)班学生程钰彤说,《读“城”记》是一份暑假研究性学习单,种子带回家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作业单我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花种子我觉得很新奇,我可以看到植物的生根发芽,还能看到结果,很开心。”
《读“城”记》实践手册分为“读‘历史’之城”“读‘非遗’之城”“读‘桥趣’之城”“读‘自然’之城”“读‘创想’之城”“读‘健康’之城”“读‘勤劳’之城”等版块。每个版块设计了不同的任务。比如“读‘历史’之城”,设计的任务包括探寻一个南京景点,找一个与之相关的有趣的历史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录制视频、生成二维码贴在任务单上等。“读‘非遗’之城”,设计的任务包含探寻南京“非遗”景点,学习一项“非遗”本领,制作一件“非遗”物品,把你和作品的合影照片贴在任务单上……
校长袁塞说:“作业的大转变给孩子带来什么?作业不仅仅是知识素养的落地,更是学科实践的落地,我们要让孩子在作业过程中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学会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打破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界限。”
数学作业单、英语作业单、科学作业单……今年刚刚加入桥思妙想社团的曹启程说," 在桥梁搭建中,我感受到了‘对称’的美。此前,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观察了文德桥。" 在曹启程看来,社团既好玩又能动脑,让他收获了很多。搭建桥梁看似考察动手能力,其实综合调动了孩子们的多学科融合知识。
在南京市双塘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个绿意盎然的生态园。园子里,有菌菇培养小屋,有鱼水共生系统,有无土栽培各种绿植,还有孩子们养的小鸭、小鹅。三年级学生黄夕茜说:“我特别喜欢学校生态馆,有小花小草,里面也有小鸭子、小鸡在孵蛋,特别可爱。”
足球、击剑、机器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着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学生陈沐希说,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别样的假期生活。“老师会带着我们进行基本功的练习,为打比赛做准备。”
今年的暑期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就围绕校园里生态园展开,设计了两大实践内容:云孵蛋计划、养殖能手计划。学校校长阙俊说,暑假里,借助生态馆资源,学校还设计了丰富的“养护植物”任务,比如一二年级形成4—6人小队,在暑假期间排班每周两次为生态园的植物们浇水除草、清理垃圾;三年级同学通过“识色”APP,识别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并为它们制作精美“名”牌……
校长阙俊说:“培养孩子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我们给孩子设计了活动单,按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活动,由我们老师合作设计。让孩子通过暑假,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体会生态馆中更有趣的科学奥秘,同时,鼓励孩子在暑假可以有一门小才艺,加强五育并举。”
随着“双减”落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以作业单、研究单代替重复抄写。小学的暑期实践作业精彩纷呈,中学的作业也是有 " 颜 " 又有趣。对于南京钟英中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将开展一场 " 钟英之旅 "。"学习之旅"" 劳动之旅""体育之旅""艺术之旅""文化之旅 "…… 今年暑假,学校通过一体式模块化设计,结合学科特点优化作业形式,开创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融合性作业。
历史学科则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物,利用现有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仿制,学生化身为 " 国宝守护人 "。南京作为 " 世界文学之都 ",文化资源丰厚,文学成就卓越,文化名人荟萃。学校特别开辟暑假 " 文化之旅 " 版块,鼓励学生跟着书本游南京。
除了学校的作业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秦淮区也打造了多场活动,让孩子们快乐学。据介绍,7月秦淮区教育局将联合多家单位开展 " 让红船动起来 " ——第七届四城区科技夏令营活动,8月将开展3场 " 南京科普游 " 研学活动。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