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数量大、抗风险能力弱,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经营更加困难。由于资质有限,信用记录不足等问题,又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因此做好融资担保服务,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今天(6月16日)获悉,江苏近日发布《关于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更大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推动融资担保行业特别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支农主业,坚持降费让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粮油生猪“菜篮子”担保 财政补贴最高上浮50%
记者了解到,出于盈利能力、市场风险等问题,目前融资担保行业普遍存在担保能力不强、聚焦支小支农不够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新政首先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担保费补贴政策。
具体来看,江苏省财政对全省融资担保机构开展的单户1000万元以下、担保费率不高于1.5%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最高给予1%的担保费补贴。
其中,担保对象为粮油生猪及“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担保业务,财政补贴比例最高可上浮50%。
对于符合要求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财政将通过给予担保费补助和奖补,确保担保费率不超过0.8%。
省财政厅副厅长徐洪林表示,一系列举措就是要鼓励全省融资担保机构按照保本微利可持续经营原则,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逐步降低担保费率。
其次为了鼓励担保机构“敢担保、愿担保”,省财政出资设立省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完善多方风险共担机制;选取部分支小、支农、支科成效显著的融资担保机构,对其单户1000万-3000万元的担保业务给予风险补偿。
正向引导激励 创新担保业务
新政还明确要促进担保业务创新,充分利用融资担保增信优势,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例如,将推广“小微贷”“苏农贷”等新型政银担合作专项贷款产品,2022年力争带动优惠贷款投放规模超过1000亿元,重点发展信用贷、首贷;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三农”应急转贷资金提供担保,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深化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方面,引导银行降低合作门槛、放宽合作条件,并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探索建设全省再担保业务信息系统,强化融资担保行业数据挖掘,提升融资供需精准匹配和行业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强化考核引导 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在融资担保体系中,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具有准公共属性、聚焦支小支农担保服务等特点。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邱志强介绍,目前江苏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总数达到78家,业务规模全国领先。
新政提出,要用好绩效评价引导和奖励资金激励作用,重点围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业务规模、户数、占比、增量以及放大倍数、担保费率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分档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
同时,江苏还将优化监管评级指标,对支小支农主业不突出、担保能力发挥不积极不充分的机构,采取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直至剔出名单。
扶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江苏在政策和服务上不断加码并初见成效。
1-4月,全省银行机构累计为25.1万户中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4666亿元;截至4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7%,保持高位增长……随着更多纾困政策落到实处,将有力帮助广大市场主体缓解资金压力。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郭艺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