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梅园故事,忆峥嵘党史……京剧《梅园往事》第二轮巡演来了

2022年06月08日 21:51:0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天(6月7日)开始,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玄武区委、玄武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玄武区委宣传部、南京市京剧团出品,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京剧《梅园往事》2022年第二轮巡演玄武专场演出,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连续上演3场,6月7日面向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观演,6月8日面向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群众观演,6月9日面向非公企业、新就业群体党员代表观演。

  本次专场演出是玄武区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系统安排之一。通过“周恩来精神”等主题文艺作品和其他不同艺术形式的红色题材剧目演出,丰富党员、群众对红色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本次专场演出是玄武区联合南京市京剧团积极响应2022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及南京文化艺术节的号召,而举办的主题文艺活动。

  敬历史,向未来

  京剧《梅园往事》立足南京红色教育基地梅园新村,以周恩来总理为叙事主线,记录了一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面临的、事关前途与命运选择的大决战。

  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谈判。这场谈判主要针对《双十协定》未达成一致的重大核心问题再度磋商,谈判最终成功使中原停战、东北休战,令全国人民看清了国民党意图挑起内战的丑恶目的和共产党的巨大诚意,在道义上战胜了国民党,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赢得了时间。

  漫道无华争俏丽,长青更胜一时芳。在编剧董德光的眼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南京谈判特定历史艰苦环境中,体现出的热爱人民、勤政为民、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精神,为当代乃至未来的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以此为感召,编剧打磨剧本十几稿,创作出《梅园往事》,即为回望历史,更为面向未来,面向广大观众,特别是中小学生,通过打造生动可感的活态革命传统教育作品,讲好“南京故事”,讲好“伟人故事”。

  守传统,勇创新

  对导演孙桂元来说,如何艺术化地讲好京剧舞台上的红色故事,是一项挑战,对此导演凭借多年的舞台导演经验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既守传统,又有创新。

  “守”即回归戏曲本体,京剧的“立身之本”不能变;“新”则是以当代人的视角深挖内涵,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有新意,力求打造新的舞台艺术样式。

  以京剧艺术演绎南京谈判这一彰显爱国主义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其本身既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和精神的传承,也是对革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无论从内容、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其所运用的手段方法,无不渗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结尾处伴随着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声音和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一面五星红旗在舞台上铺展开来,映红了舞台,更照亮了观众的心。

  是史实,更是艺术

  京剧《梅园往事》的主创团队导演孙桂元,编剧董德光,作曲续正泰,主演马翔飞、张晨萱、陈嘉、郭贺军、周建等人在建组之初就实地走访了故事的发生地梅园新村。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走进梅园新村,如同推开了历史的一扇门。这里见证了周恩来沉着睿智、从容坚定的革命家风度,也传承着一代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崇高革命精神。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史料,让创作者们对周恩来和他的“梅园岁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发生在梅园新村的故事,也在70多年后的今天被搬上了京剧舞台。在历史真实的框架下如何填充进有血有肉的艺术创造,本剧主创团队依托京剧写情写意的特殊手法,塑造了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并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矛盾以及场景的运用推进剧情的冲突,增加可观赏性。

  “千载金陵又逢春,群英风骨凝暗香。”全剧结尾部分的唱词,唱出了烽火岁月中千万同胞的浴血奋战,唱出了风云历史中伟人领袖的精神风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杨 编辑/李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