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记者6月1日获悉,今年在提高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的便捷性和精准性上,南京市社保中心根据省居保中心统一部署,依托省一体化信息平台积极推动无感认证、自助认证、暖心认证“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新模式,在进一步兜牢风险防控底线的同时,为城乡群众看护好“养老钱”。
一、数据赋能“无感认证”
通过各部门大数据的共建共享,让全市广大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体会到“智能无感”式社保服务。市社保中心联动市民政、公安、卫健、司法、大数据局等部门建立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今年,通过大数据局汇集了全市最全最新的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数据,由市社保中心对参保状态等核心字段比对后完成自然状态下所有居民养老在领待遇人员的正向认证;每月市社保中心比对殡葬、死亡、判刑等信息,对丧失领取资格的人员批量暂停,再由各区社保经办机构和服务中心以基层核实、异地核实等手段进一步完成反向认证的精准落地。截至4月底,通过大数据共建共享已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6.3万人无感认证,覆盖率达94.3%。
二、随时随地“自助认证”
充分运用省一体化信息平台线上经办服务覆盖面广、高效便捷的特点,市社保中心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广“足不出户”的线上业务经办模式,引导参保人员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今年,各区经办机构和基层服务中心抓住居民养老认证模块上线契机,积极推进居民养老业务网上办理,在本次大数据比对无感认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未认证对象及时通过手机“江苏智慧人社”APP、“江苏智慧人社”支付宝和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服务渠道完成自助认证,或请家人帮助认证、所辖工作人员上门认证,确保一个认证周期内城乡居保待遇正常领取人员认证全覆盖。省一体化平台4月中旬正式上线居民养老资格认证模块,一个月时间,已有9000多老年群体通过掌上办、自助办完成了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三、排忧解难“暖心认证”
通过信息比对和自助刷脸方式,解决了大部分待遇领取人员的资格认证问题,但仍存在一部分高龄、病残人员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自助认证。鉴于这部分群体特点,市社保中心以“资格认证零跑腿,人社服务有温度”为工作要求,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并行,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城乡居保待遇资格认证服务工作下沉。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作用,鼓励各区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健康体检等方式进行“活动认证”,为重病、高龄老人优先提供“上门认证”;一方面探索推行预约认证、网格员协助认证等人性化方式,助力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实现认证更生动、服务更主动,有效打通认证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张浩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