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退役军人“处处有家”!南京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331个

2022年06月01日 16:50: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是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6月1日),记者从南京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为打通退役军人服务“最后一公里”,南京市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

  目前南京共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331个,其中,市级中心1个,区级中心12个,街镇服务站102个,村(社区)服务站1216个。全部达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有制度”的标准,实现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真正做到让退役军人“处处有家”。

  一批高标准、环境好,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落地为退役军人服务: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古泉等5个社区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区域示范点;浦口区高质量构建老兵“6+1”服务体系;玄武区退役军人之家综合体将服务机构、双拥和退役军人展馆、军事主题广场等融为一体,成为南京双拥和红色文化新地标;栖霞区聚焦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自主研发退役军人就业应聘“栖英宝”APP,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应聘24小时“不打烊”。

  截至目前,南京已实现区、街镇两级服务中心(站)全国示范型创建“满堂红”,300名退役军人以上的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也已完成示范创建工作。南京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等全市9家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国、全省“百家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三年来南京市各级服务中心(站)完成26万余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信息采集、动态更新和立功受奖复核工作。常态化联系服务对象超过50万人次,上门走访联系困难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突破10万人次。对身患重大疾病和突发意外变故的退役军人家庭,积极协助申请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帮扶援助。

  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提供法律服务

  依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是提升退役军人幸福感、体现退役军人尊崇感的重要举措。南京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不断延伸职能、拓展服务,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南京市建成三级退役军人法律服务体系,市区两级服务中心设有法律服务站,街镇服务站设有法律服务点,专业律师帮助不少老兵解开了心结,化解了矛盾。

  南京市雨花台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光泉老班长调解工作室”,聘请3名退役军人担任调解员,针对退役军人不同需求,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心理危机干预等融入调解过程,提供个性化、定制式服务。退役军人陈某因工伤维权无门,来到光泉老班长工作室求助,工作室调解员热情接待,通过调查取证、耐心释法、沟通协调,最终在相关证据集齐下,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定公司方一次性支付陈某12.3万元,维护了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南京市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共梳理退役军人涉法需求20余项,汇编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编写2021年南京市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典型案例10起,提供现场接待和电话咨询682人次,跟踪处理案件56起。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建立援助对象清单,综合运用法律援助、法治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服务。

  退伍不褪色 志愿服务永葆军人本色

  “老兵志愿服务”已成为南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南京市退役军人服务系统共成立1285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其中,南京军休讲师团等8家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确定为全省“百支优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广大退役军人奋战疫情防控一线,维护秩序、设卡查码、搬运和配送生活物资、转运就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诠释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1支专业队伍、5支红星志愿者服务队、N个服务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各种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学习、就业等各类服务,形成1+5+N的“老兵服务老兵”特色,每个老兵既是被服务对象,也是参与服务人员,促进了村子的和谐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吸引了城里人、外地人前来旅游观光。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编辑/李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