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步升高、麦收即将开始,为严防因露天秸秆、荒草等焚烧造成区域性重污染天气,江苏省各地陆续开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部署。5月22日下午,江苏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在淮安暗访调查时发现了一起大范围的露天焚烧情况。
5月22日下午五点左右,暗访组在237省道淮河入海水道大桥上看到,东面南侧河堤浓烟四起。航拍无人机靠近后发现,河堤树林内的杂草和树林外的芦苇正在大面积燃烧。从画面初步判断,十几处着火点分布在长度约2500米的河堤范围内。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表示,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露天焚烧荒草、秸秆等属于违法行为,这片着火河堤还紧靠着大片即将收割的麦田,存在着更大的火灾隐患。
经过联系,河堤管理单位表示,他们已经派人到场灭火。5月23日上午十点多,记者和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赶到现场时发现,河堤上仍然有余火没有被扑灭,按照淮安市淮安区水利局工作人员的说法,22日下午,他们看到火势扑灭就离开了,没想到还有小的火点没有扑灭。
监管单位淮安市淮安区水利局副局长孙小军介绍,22日下午堤坝上一共有七八段连片区域发生火情,初步怀疑是人为导致。目前管理部门正在清理被烧毁的树木,并且报警处理。
时空短评: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焚烧秸秆工作直接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尤其是在全省空气质量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更要强化监管,不能烧,烧不得。淮安地区无视环境质量、肆意焚烧荒草的问题,充分暴露出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传导不力,压力传递不实。眼下正是麦收季节,全省各地不仅要立下禁烧的"军令状",更要筑牢层层抓落实的"防火墙"。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周会峰 韦少华 徐明梅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