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推进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33”良种良法配套推广,5月14日上午,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论坛暨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33”观摩现场直播会议在南京市汤泉农场召开。
现场接连成片的小麦随风摆动,麦穗已逐渐泛黄,长势十分喜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德荣介绍,“扬麦33”是江苏里下河农科所历时16年,最新选育的“双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实现了小麦赤霉病抗性与高产协同的重大突破。
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江苏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王龙俊研究员和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田子华分别带队的两个专家组,对“扬麦33”进行田间理论测产和田间病指检查。
活动现场发布了“扬麦33”的田间调查结果。王龙俊介绍,根据专家组对汤泉农场“扬麦33”的百亩丰产方严格抽取代表性样点,最终得出每亩穗数为28.1万,每穗粒数为41.7粒,理论测产结果为亩产507.4公斤,理论产量超过千斤。“尽管去年秋播的时候晚播了40天,但是‘扬麦33’在南京丘陵区依然表现出耐迟播、高产潜力大的特性。”王龙俊也提醒,除了品种好,良种良法配套、科学施肥也必不可少。田子华宣布了病害调查结果,专家组在300亩“扬麦33”中间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共调查了2007穗,最终发现赤霉病病穗率为0.05%,没有发现白粉病的病叶,“扬麦33”抗病性非常显著。
专家们一致认为,“扬麦33”赤霉病抗性突出,同时兼抗白粉病等,综合性状优良,实现了抗赤霉病与高产协同遗传改良的重大突破,有望成为我国新一代主导品种。2021年,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扬麦33”品种权独占许可,并于当年秋播进行广泛布点示范,现场,丹阳、大丰、高邮、兴化、洪泽等示范种植分会场也进行了视频连线,目前各地表现喜人,表现突出。
再过一个礼拜就要到“小满”节气了,俗话说得好,“麦到小满日夜黄”。不久后,江苏即将步入小麦的收获季节。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杜永林介绍,根据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江苏小麦长势良好,各地也将利用收获前的时间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利天气,全力组织好小麦抢收工作,保障夏粮颗粒归仓。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昕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