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守在查验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一次次检查核对、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现就职于栖霞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95后退役大学生士兵罗亦含,从疫情发生奋战在沪宁高速马群出口查验点上,全心全意做好南京的“守门人”。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沪宁高速主线收费站是省内最为忙碌的高速收费站之一,这座收费站每天入城车辆在7000至10000辆左右,人流量接近20000人。庞大的通行量背后,在现场的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外防输入”压力。这些天来,他们要在最大限度保障通行顺畅的情况下,对通过查验点的来宁车辆、人员的信息进行核验。
1995年出生的罗亦含是他们中的一员,3月11日以来,他基本每天都守在核验点上,和同事们一起守好这道“南京东大门”。这些天来,罗亦含记不得自己每天要和多少司乘人员沟通,只记得有几次下了班后,发现自己的嗓子已经说不出话了。他告诉记者,除了常规的逐车逐人查验苏康码、行程码及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等,对于中高风险地区的来宁车辆、人员,核验点承担了较为繁琐、复杂的分流工作。罗亦含介绍:"如果群众有中高风险的旅居史,我们会要求群众出示48小时之内的核酸证明。如果这个群众当时不能出示48小时核酸证明的话,需要在卡口现场做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再继续通行。针对部分重点地区来宁人员会进行登记,再交由各区的转运组负责将群众送达至目的地。”
在核验点工作的这些日子里,罗亦含和同事们时常要长时间站立工作,有时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如果遇上恶劣天气,如刮风、下雨等,对工作人员的体能要求很高。对于曾是一名大学生士兵的罗亦含来说,强健的身体让他在工作中显得游刃有余。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了卡口当班班长的工作,帮助点位长解决了一系列的突发情况,确保查验点车辆运行通畅。罗亦含说:“防疫工作不仅是一项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考验个人综合素质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能基础,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又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虽然参加工作才半年有余,但罗亦含已经是第二次参与到抗疫工作中了。2021年7月,刚来到单位报到的罗亦含便像现在一样,走上疫情防控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心中有使命,担当在肩头。”对于罗亦含来说,虽然由“海军蓝”变成了如今的“交通蓝”,但“退伍不褪色”的他,还是会在岗位上继续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罗亦含说:“作为当代的青年,应该拥有我们这一辈的担当。这几年以来,我实现了由高校学生、军人到公职人员的身份转变,军旅生涯确实对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影响,不仅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也培育了我的家国情怀,我将一如既往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索浩阳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