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国的海防自古有之,兴衰交替,饱经沧桑。可以说,中国近代史就是海防安全问题凸显的历史。海防之于中国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安全和强国未来。党的十八大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对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将海上安全确立为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对此,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给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加强海防教育指明了方向。
连云港开山岛守岛民兵举行升旗仪式(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海防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当今部分国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误区:提起国土,仅知道960万平方公里的“黄色国土”,不知道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说起海防,仅知道12海里的领海主权,不知道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一时的海防知识缺乏并不可怕,令人忧虑的是海防意识的缺失。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尽快唤起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海防意识和海权意识,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问题。”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把强化全民海防意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连云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作为开放的前沿、海防的前哨,担负着建设海防、巩固海防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海上安全的严峻形势,着眼海防建设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需要,加强连云港全民海防教育,增强“强大海防,人人有责”的全民海防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职责。要紧跟形势变化和时代要求,把海洋发展、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统筹推进、抓早抓好;要深入挖掘历史素材和红色教育资源,让“戚继光抗倭寇”、“云台山保卫战”、“小沙东海战役”等爱国戍边典故和红色文化走进广大群众;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海防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放大全国十大海洋人物“开山岛哨所夫妻”等典型效应,激励群众、砥砺意志,使海洋观念和海防意识深深融入人们心灵;要着力推动地方和军队的融合式发展,在抓教育中促进军民融合,在完善机制中促进军民融合,在双拥共建中促进军民融合,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七连冠”,不断奏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新乐章。
供稿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国防教育办公室
原刊发于2014年5月9日《新华日报》国防教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