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12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重要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安全用耳最新标准,80分贝是聆听上限,一个人暴露在80分贝的声音水平上,一周之内不能超过40小时,否则有听力损失风险。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预防聋和听力损失工作组专家卜行宽说:“就是周围不讲话,地铁在运行当中,公交车在开的当中,声音就是80分贝。”
专家介绍,除了常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噪声以外,高音量的娱乐环境也是主要的噪声源。
卜行宽教授提醒:“年轻人里头最主要的就是听的声音太大、音量太大,听力损失一旦发生以后是不可恢复的。暴露过噪声以后,听力损失也许不会立即马上发生,你要注意听力损失的预警信号,假如说你感到耳朵发闷或者耳鸣,就是耳朵嗡嗡响,或者暴露噪声以后和其他人交流,好像听见但听不太懂,需要别人再讲一遍,一旦有这样情况要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用耳机听音乐应遵循“6-6-6原则”,在60分贝以下的环境中聆听,音量不超过最大输出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如果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应该佩戴耳塞进行防护。
预防听力损失,要从新生儿抓起。新生儿出生72小时左右,应接受听力筛查。0到6岁的孩子,每年都应该接受听力筛查。2021年,江苏省卫健委开展儿童听力“防治康管”行动,截至2021年12月底,共为近50万名新生儿免费提供听力筛查。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陈智斌说:“发现了问题以后及早诊断出来进行干预,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让患儿能够维持一个好的听觉。”
老年人的听力损失也不容忽视。今天,爱耳日医养论坛暨泰康仙林国际医养园区爱耳周启动仪式在南京泰康大健康体验中心举行,活动特别设置了义诊区,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医师们为参加活动的公众提供咨询服务,现场还提供免费听力测试。
今年88岁的赵爷爷(化名)在女儿的陪伴下正在咨询张海庆医师,原来老人几年前受过车祸外伤,当时的治疗重点在四肢,过后几年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再次检查推断可能是外伤引起的神经性听力减退,但因为时隔较久,一般药物治疗已难有起色。义诊现场,医师为老人做了听力测试,并帮助老师和家人了解了配助听器的注意事项。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汤安佶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