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秦淮河在2002年至2005年实施两岸环境整治时,曾对部分段落进行清淤。近20年来,淤泥不断增多,不仅严重阻碍洪水下泄,而且河床抬高影响游船等水上运营,淤泥总氮、总磷超标,也存在污染水质的风险。最近,外秦淮河正在进行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清淤。
上午十点,在南京水木秦淮码头,清淤工程清障船正在进行作业,挖机的长臂每次沉入水中都能挖出不少淤泥。记者了解到,这一带河底淤泥中石块较大,因此需要清障船将带有大石块和垃圾的淤泥挖出后,运至集庆门附近,依靠一体化吹吸船进行筛分。外秦淮河清淤工程二标段水上作业现场负责人戴浩说,我们挖出来的淤泥通过运输船来运输到吹吸船,现场一共配备了4条运输船,匹配整个的工作效率。
外秦淮河是南京的行洪通道,也是景观生态与旅游廊道,因此不能停航,也不能断流。绞吸船和一体化吹吸船等工艺的应用,可以减少对河道正常交通和景观视线的干扰。登上外秦淮河上的吹吸船,记者看到,吹吸船上的喷管先取河水冲洗清障船舱中的淤泥,然后将稀释后的泥水吸入埋在河道中的真空管道。现场还有一名工人手持网兜,负责打捞浮起的生活垃圾。戴浩说,通过黑色的管道吸取秦淮河的水,进行水中作业,将清出来的淤泥水力冲刷,形成泥浆,再通过后面橘红色的管道,进行泵吸,然后一直输送至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
外秦淮河集庆门桥附近距离七桥瓮处理厂约有10公里距离,如何进行全封闭淤泥输送呢,记者在现场看到,河道中专门铺设了近20公里的真空管道,淤泥挖出即时输送至七桥瓮处理厂,避免对水体的污染。戴浩告诉记者,以前哪怕是环保车运输都避免不了抛洒滴漏的现象,现在通过真空管道进行密封输送,一直到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的泥浆池,在那边进行干化处理,防止压力不够,还设置了两个接力泵船,进行加压输送作业。
在不中断航道的前提下,外秦淮河清淤工程不仅实现了清淤闭环管理,近百万立方米的淤泥干化后还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记者来到位于南京七桥瓮湿地公园附近的干化厂,外秦淮河淤泥也通过这根绿色管道输送到筛分机,也就是把其中块状的石头和一些漂浮物进行再次筛离,通过管道进入沉淀池。长江河湖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伟说,经过管道混合器,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分了三个部位,一级沉淀、二级沉淀、三级沉淀,通过水流的方式,采用最长的流径,加速泥浆的沉淀。
经过多级沉淀后,水流入河道,淤泥则进入干化车间。沉淀池中的淤泥传输到车间厂房之后,需要加入一些迅凝剂,再通过板框压滤机,可以压成像压缩饼干一样的泥饼。外秦淮河清淤工程施工二标段生产经理夏加平说,泥饼可以再次利用,主要做绿化用途,像南部新城一部分缺少营养土,可以做成营养土的形式,作为绿化土使用,另外这种泥饼可以做成砖,我们现在也在尝试,在做试验。
记者了解到,目前干化厂房24小时运转,每天可处理2000多立方米淤泥。而此次外秦淮河清淤工程,不仅近百万方的淤泥干化后实现资源化利用,年底完成清淤后,外秦淮河全线的生态环境将更加优美。夏加平说,此次清淤对秦淮河水质有大的改善,增加了深度,增加了行洪断面,对南京主城区河道的防护上起到很大保护作用。
(来源:《零距离》记者/秦禾东 通讯员/任康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