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16日)下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2021年度全市法院十大典型案件、十大优秀案件,这些案例是从全市法院办结的25万多件案例中层层筛选出来的,其中多起案件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零距离》栏目,都曾第一时间报道过。
去年11月22日,《零距离》曾报道了一起特殊的诈骗案:被告人丁某在诈骗了两名被害人20多万元后,得知其中一名被害人还要卖房筹集60多万元继续投资,于是向他们坦白这是诈骗,让他们停止投资,并向平台申请了退款。在向被害人发出预警后,她自行离开了诈骗团伙。经过两审,二审法院减轻了一审判决的处罚,依法判处丁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万元。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周侃介绍,“虽然预警行为不构成刑法上的犯罪中止、自首、立功、退赃等法定量刑情节,但客观上在诈骗团伙的破获及被害人的经济挽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要给与法律上的正面评价”。
这起案件被评为了南京法院年度十大案例。尽管法律坚决严厉打击电信诈骗,但同时也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给幡然悔悟的被告人一次机会,让打击犯罪有精度也有温度。去年7月份,《零距离》独家报道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李女士是南京一家企业的高管,在即将年满50周岁之际,单位向她发出了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并注销了她的工作账号,让她无法工作。李女士将单位告上了法院。南京江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审管办法官张娟介绍,“李某在45岁之前就在单位从事管理岗位,在45岁之后继续在单位从事管理岗位,这种情形我们法律规定的退休年纪应当是55周岁”。
最终,法院判决单位支付李女士46万多元赔偿金。单位上诉后,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决。这起案件筑起了劳动者维权的坚强后盾,让更多的用人单位认识到了依法依规履行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因此也被评为了南京法院年度十大案例。另外,零距离报道的业主要求物业配合安装充电桩案也入选了年度案例。此外,女婿给付丈母娘“带娃”劳务费案、网约车擅自退保保险公司仍应赔偿案、南京首例个人债务清理案、南京市首例刷脸借贷案、小米手机被恶意差评案等入选了2021南京法院十大优秀案例。这些案例传递出的价值、理念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零距离》记者/刘舒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