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说两会词云⑤|什么样的企业能称作“小巨人”?

2022年01月23日 10:10:2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前语: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两个大局”激荡交织的关键节点,迈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江苏如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进入两会时间,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火热出炉,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再次为江苏的未来明确目标,勾勒蓝图。我苏网联合江苏新闻广播,对政府工作报告文本进行可视化解析,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动,邀请多位智库专家解码词云,共同领略政府工作报告细微处蕴藏的匠心,行间字里凝练的发展智慧。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人才第一资源,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战略科学家”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企业能称作“小巨人”?“小升高”大踏步如何实现?……来,听AI小苏告诉你!

  

  “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从一穷二白到独当一面,甚至能与国际大公司“掰手腕”。“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瞄准专精特新,练就独门绝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两个月前,北交所正式开市。作为上市主力军,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小巨人”企业身上。小苏了解到两组数据截至目前,北交所共计84家企业,其中江苏15家,是所有地区中最多的;江苏累计有285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江苏是中小企业大省,促进“小巨人”做大做精做强,除了企业亮出科技硬实力,政府当好“店小二”也很重要。近年来,江苏多地相继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拿出好政策为“小巨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培育行业单项冠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小苏期待着,江苏更多“小而强”的“小块头”变成“小巨人”、释放大能量。

  

  通俗来讲,“小升高”行动就是正在“上小学”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评测直接“升高中”,变成了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金字招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是地方创新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小升高”,要同时满足研发投入占比、科技人员数量比例等8个条件。升级后,就能享受到企业所得税15%的税收优惠、各类国家和省部级荣誉以及专项扶持资金。完成“小升高”,也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也有“退学”的风险。去年,江苏就取消了220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江苏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了3.7万家,这在全国都是排名前列的。江苏还要继续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小苏希望,每一年这个大家庭中,一个都不掉队,并且源源不断地添加新成员,也希望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能加速成长为创新型龙头企业。

  

  全社会研发投入指的是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付出才有回报。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21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2.95%,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这意味着,咱们江苏的发展含“新”量越来越足。

  但这远远不够。“十四五”时期,江苏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要达到6.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同期中等以上水平。

  今年,江苏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优势力量向创新“高峰”攀登。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我们的科技创新实力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战略科学家首先是科学家,是一直在科技前沿冲锋陷阵、有战功的“英雄战士”,在奋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是科学领域的拓荒者和战略家,他们精准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凭借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大家一起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例如,80多岁仍频繁奔赴野外试验现场攻克了火炸药领域多项世界级难题的“火药王”王泽山,为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前列做出重要贡献的尤肖虎,长期致力于创新中药发展事业,以振兴国药为己任的肖伟......他们都是我们江苏战略科学家的代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小苏了解到,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江苏将在省级层面每年遴选10名左右战略科学家,给予科研安排、团队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顶级支持。小苏相信,当更多堪比“国之重器”的战略科学家涌现,我们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更加稳健自信

  

  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这一本质特征,江苏应聚焦企业高质量、高成长双重发展目标,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瞪羚企业有机衔接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打造高成长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是打造高成长企业“美美与共”的“集聚高地”。依托不同城市的优势产业,加快形成高成长企业发展产业新赛道,强化未来科技研究、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加快建设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的“高成长企业集聚高地”。

  二是打造高成长企业“百花争艳”的“转化高地”。优化城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载体,以创新对接、产业链接、空间衔接的全贯通方式,建立智造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中心和产业应用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到“产业”的创新内循环机制,提速高精尖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示范推广,提升专特优新科技成果商业化和影响力。立足未来产业布局,设立城市中央尖端工业智造应用中心,聚焦工业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等前沿应用场景,鼓励高成长企业更高效率参与变革技术产业化进程。

  三是打造高成长企业“共生再生互生”的“成长高地”。加强与国际硅谷等地的合作,促进独角兽、瞪羚企业合作交流,鼓励有实力的高成长企业积极参与高水平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进一步补齐科技自立自强短板弱项。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的完整链条体系,打通细分产业和上下游产业,整合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端资源,实现产业链内有序人才流动、项目互补,促进产业链生态联动,使产业链伙伴共生、再生、互生。

  四是打造高成长企业“润物细无声”的“服务高地”。构建高成长企业“一体化”政务协作体系,以全周期覆盖、一站式协调、主动对接和精准服务为工作机制导向,创新顶层设计和管理制度,长效促进中小微企业规模、质量和效益高成长。涵盖企业高成长信息交流、平台服务、服务对接等全面需求管理,提高政务体系专项服务、精准服务和高效服务供给。

  

  从江苏发展来看,我们既有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厚实的基础,也有科教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锚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窗口期”,全方位培养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更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人才队伍现代化。

  二是要集聚高校、院所、企业和机构创新资源,用好人才第一资源,高质量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揭榜挂帅”,着力突破“卡脖子”环节,实现人才效能现代化。

  三是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服务环境,实现人才治理现代化。 

  记者/姜奇卉 周洋 孙昕 彭迪帆 丁凤云 沈杨 刘雨薇 徐仁飞 王文欢 缪鹏程 曹勇 刘正则 编辑/黄磊 桂丹  设计/陈奇 张恒枫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