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本80万字“民情日记” !这个南通人当选2021年度全国法治人物

2021年12月05日 14:42:48 | 来源:江海南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2月4日,正值第八个国家宪法日。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1年度全国法治人物》特别节目在CCTV12首播。启东市网格员倪伯苍光荣当选“2021年度全国法治人物”。

  一间小屋,收藏了一个村庄的喜乐悲愁

  一头华发,细数着田间地头的无悔春秋

  三十七本日记,八十万字记录

  你把百姓的需要。字字句句装满心口

  日日夜夜不辞不休,你在这方土地上深情守候

  只愿岁月静好,阳光温柔

  颁奖礼上,主持人康辉深情念诵着倪伯苍的颁奖辞……悉数这十年,他先后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江苏省十大法治人物”“江苏省最美网格员”等称号。如今,73岁的倪伯苍身体健朗,依然奋战在法治乡村建设一线。他说:“我是螺丝钉上一滴油,乡亲的心结我最懂。”

▲ 直击现场:倪伯苍的故事正在讲述

  37本80万字“民情日记”  

  2012年,倪伯苍成为启东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的首批网格员,他所“掌管”的海复镇庙基村第一网格,包括1条街道、1家银行、2所学校以及8个村民组,共有村民近300户,800多人……

  这个网格是曾经的治安重点地区,也是上访重点地区。为了尽可能了解村民需求,他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起床了,干完农活、喂完家畜,就开始到网格中巡查走访。

  检查安全隐患、收集民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倪伯苍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田间地头,成为当地老百姓最信赖的人,他们亲切地称呼他“倪家伯”。

  一到晚上,他就开始把白天的走访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矛盾纠纷,认认真真地记录下来,光“民情日记”就有37本,约80万字,内容涵盖了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法律的颁布,小到村规民约、矛盾调处……

  201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灵灵等专家在看了倪伯苍的“民情日记”后,称赞他为“他们所看到的做得最好的网格员”,并在社科文章《新时代城乡社区协商的若干思考》中提到了倪伯苍在网格内开展的社区协商民情分析会工作。

  带头做“法律明白人”  

  有人帮倪伯苍算过,一年365天,他要处理的“事务”不下400件,涵盖了土地纠纷、婚姻问题、邻里矛盾等。

  “要给乡亲们想点子出主意,我首先要带头做个‘法律明白人’!”倪伯苍自费购买各类法律书籍,除了自己研究学习之外,还供村民借阅。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腾出两间房屋,在自己家中办起了“家庭普法站”,屋外路边竖着一排宣传栏,张贴预防网络电信诈骗提醒,屋里还放着书柜、音响、放映一体机,帮助村民获取更多的法律资讯,提高学法用法能力。 

  在倪伯苍的带动下,庙基村第一网格将法治宣传与农民活动紧密结合,自发组建了海复镇乃至南通地区第一支集应急救援、文艺活动、普法宣传、巡防联防、关注民生为一体的网格综合性团队。

  他们自编教材十余套,成为启东首批农民平安法治学校巡讲点,光今年就在海复镇17个村和周边乡镇开展了30余次宣讲活动。

  此外,微信普法进网格也是倪伯苍网格的一大特色,通过整合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辖区民警等普法资源入群,在线解答各种有关法律、政策方面的疑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今年6月,作为“沙地普法名嘴”的倪伯苍,还组织举办了第五届网格平安法治文化节,自己还参与法治类节目的创作,《三代人说海复历史》、《镇霸落网记》等一批喜闻乐见的普法节目受到群众欢迎。

  庙基村第一网格被启东市网格办、依治办评为“十大法治网格”,庙基村也被选为“乡村依法治理的重要实践基地”,成为海复镇法治建设的标杆阵地。

  矛盾调解找“倪家伯”

  2017年4月,倪伯苍建成了南通市第一个网格版的“平安法治护航站”,他的工作室像一个小型的“村委会”,墙上还挂着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人员公示等信息。

  作为南通首家自办网格活动中心,倪伯苍组织引导村民到工作室看看书、学学法、聊聊天、吐吐槽,把心中的“小诉求”聊出来、“小疙瘩”解开来。

  同时,他借鉴并拓展了“枫桥经验”,引导网格村民自我解决,每周召开网格协商议事会,基本实现了“大事不出村居、小事不出网格”。

  他面对的调解案子也有一些棘手的疑难复杂案件、历史积案等。比如,因为1.4平方米宅基地,庙基村施家兄弟“互掐”了30年。这项调解工作,今年年初交到了倪伯苍手中。

  “在自己宅基地上盖房子,这也有错?”“当初说好这块地调给我了,现在你倒打一耙!”在处理初期,由于双方言辞激烈、互不相让,导致调解难以推进。倪伯苍了解完事情来龙去脉后,翻遍了所有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确权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果断做出一项决定:让专业人士来解答。

  带着满满的“政策干货”,一周后,他邀请网格援法议事团成员一起协调,依法入情入理分析相关案情,提出处理方案,兄弟俩的思想疙瘩逐渐被解开了,双方握手言和。“像施家兄弟这样的土地纠纷在农村很常见,我们不仅要耐心讲解法律知识,最关键还是要从当事人的角度立场去解开他们的心结。”倪伯苍说。

  “解决问题得靠老倪,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实诚!”。其他村的村民遇到困难也会慕名而来。近十年来,他累计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000多起,其中婚姻家庭类矛盾近300件,处理重大、恶性事件和矛盾20余次。

  他善于总结,结合日常调解案例,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众“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被群众称为解决矛盾疙瘩的“金钥匙”。

  能上央视参加“202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仪式,对于倪伯苍这样的农村网格员来说实属不易。他心中无限感慨:“在自己十多年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很多的荣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自己将立足农村实际,尽最大的努力使自己成为法律法规的讲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传递员、法治活动的组织员、法治创建的监督员和法律援助的引导员,为法治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