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大师唐圭璋诞辰120周年:曾以一己之力整理完成《全宋词》

2021年11月06日 21:52:4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是中国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诞辰120周年,为了缅怀唐先生的学术贡献、道德人品与厚生精神,共同推动词学研究继往开来、薪火传承。今天(11月6日)上午在唐先生曾经工作近40年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纪念唐圭璋先生诞辰120周年活动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本次活动为期2天,由中国韵文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台湾、澳门,以及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知名学者参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研讨。

  唐圭璋(1901—1990),中国当代著名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1928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唐圭璋先生终生致力于词学研究,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著有《词学论丛》《唐宋词简释》《宋词四考》《宋词纪事》等,在当代词学领域矗立起一座巍巍丰碑。

  开幕式上,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教授致欢迎辞。他回顾唐圭璋先生七十余年的词学研究历程和丰功伟绩,总结其矢志学术的崇高精神、春风化雨的育人情怀,衷心祝愿唐门弟子薪火传承、砥砺前行。

  中国韵文学会会长肖瑞峰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教授先后致辞,深情追忆唐圭璋与夏承焘、程千帆等先生的文学交往和深厚友谊,令人想见前辈学者高尚的德风懿行。唐圭璋先生的首届硕士、苏州大学杨海明教授致辞,动情讲述唐先生痴迷学术、关爱学生的感人事迹。正是由于唐先生的精神濡染、精心培育,使得唐门词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为推动当代词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圭璋先生从事词学研究七十余载,精心撰著了《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词学论丛》《唐宋词简释》等二十多部煌煌巨制,总字数达1000万言。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清朝康熙年间,朝廷组织人员编修了《全唐诗》,共12卷,收录唐诗近5万首。而《全宋词》却因难度太大,无人敢涉足,而遥遥无期。年轻的唐圭璋却立下宏愿,决心独自一人整理宋元金所有人的所有宋词作品。唐圭璋在每天的教学之余,步行一个多小时钻进当时的古籍图书馆,查阅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从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到编辑,1937年,36岁的唐圭璋以一人之力,前后历时7年,完成了《全宋词》初稿。唐圭璋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卓绝的钻研,完成了这部巨作,轰动了当时的学界。1979年,79岁的唐圭璋又凭着惊人的毅力完成《全金元词》。

  南京大学的老校长匡亚明先生曾经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说概括唐圭璋先生的一生成就,并且以“勇者不惧、智者不惑、仁者不忧”的“三达德”来衡量他的精神境界。唐先生最好地诠释了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为学校、学院和学科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唐圭璋先生开始指导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耄耋之年的唐先生不顾年老体弱,多方写信征询教学意见,亲手编制教学计划。他坚持在家中亲自为研究生开课讲授,尽管声音微弱、语调缓慢,但是思路清晰,语态亲切,令人如沐春风。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海明是唐老的首届硕士生,曾荣获了首届“中华词学研究终身成就奖”。今年81岁的杨海明,回忆自己刚进校时,78岁高龄的唐老给大家上课的情景:“我们五个研究生坐在他前面,他靠在沙发上,有的时候靠在床上,那个被子垫在后面,就轻轻地讲一个上午,一共讲了六次,我现在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讲稿。他和你谈论的都是词学,词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他全部的生命。”

  71岁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钟振振,28岁师从唐圭璋,是唐老的第一届研究生和博士生,如今已是海内外知名的词学大家,从教39年来,一直用唐圭璋做人和做学问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说:“唐先生永远对学生是和蔼可亲,从来不疾言厉色,他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对于慕名来的词学爱好者,不论学历,都一律当成自己的学生一样对待。另外,他还有个非常好的作风,就是不耻下问,他说,我年纪大了,腿脚又不方便,不能到图书馆去,不能查书看书,就落后了,这一点他从不讳言。他还经常鼓励我们多读书。”

  88岁唐圭璋的女儿唐棣棣告诉记者,每每回忆起父亲,就是他在书房兼卧室里,被四周的书包裹着的背影。父亲博览群书,精通外语。父亲严谨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她。她一岁时因小儿麻痹,右臂失去知觉。靠着一只左臂,在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一做就是三十年。“我力求课教得好,我做这行,把每堂课都当做公开教学来上,所以课还是教得不错的。”

  唐老经常告诫学生,治学要有“五心”:雄心、决心、信心、恒心、虚心;强调做学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是从无到有,二是从非到是,三是从少到多,四是从浅到深,五是从普及到提高。这些教诲充满着高度的智慧,成为人才培养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缅怀唐先生的学术风范,彰显他桃李芳华的育人成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组织编纂、出版了全面展示唐门弟子词学研究丰硕成果的纪念论文集《唐门词学》。并举办了该书的发布和赠予仪式。“他为了学术一生孜孜以求,对我们后代学者怎么样树立一个很正确的人生观、学术观,都有一个很好的教育,所以我们南师也是秉承唐老的传统,在古代文学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是有这样一个追求。” 该书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峰介绍说。本书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词学论文”选登唐门弟子的代表性词学论文。“纪念文萃”选登了三篇纪念性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回顾了唐先生的道德文章、学术风范、厚生精神。“唐门学谱”系统梳理了几代唐门学人薪火相继的学术传承。该书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学术界也是一个首创,没有过的,让每一个学人,你在你的学术版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也承担自己的责任,为词学的薪火传承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次会议共收到高质量的参会论文68篇,围绕唐圭璋先生词学贡献、词学文献、词学理论、词体声律、历代词人词作、词学阐释与接受等论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产生了丰硕的交流成果,对继承唐圭璋先生学术传统、开拓词学研究新境界发挥了很大作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史哲铭 王尧 通讯员/徐翎 高峰 沈杏培  编辑/李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