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又一位梨园巨星离世……
我苏网获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素有“南派美猴王”之称的周云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31日在南京去世,享年89岁。
7岁学艺 9岁登台
被誉为“南派美猴王”
周云亮1933年10月22日出生,七岁开始随父亲周振海练功,九岁考入中华国剧学校学戏,专工武生,在其师兄们的帮助与扶持下,三个月后便能登台演出《五人义》、《神天岭》等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分别拜京剧名家徐剑豪(艺名盖春来)、刘奎官为师,深得两位名家的艺术真传。
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周云亮形成台风洒脱优雅、飘逸果断的艺术风格,尤以干净利落、精湛武艺而被人称道。他能戏极多,以演《拿高登》、《探庄》、《夜奔》、《蜈蚣岭》、《挑滑车》、《龙潭鲍骆》以及《武松》等剧最佳,尤以“三闹一斗”即《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与《十八罗汉斗悟空》而蜚声剧坛,有“南派美猴王”之美誉。
《挑滑车》剧照
《卧虎沟》剧照
五十余年舞台生涯
足迹遍布海内外
周云亮长期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演出,1951年组建“周云亮京剧小组”辗转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广受好评与嘉奖。1956年应邀加入江苏省京剧院,自此扎根南京。1958年随团进京汇演时,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演出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周云亮还多次出访维也纳、瑞典、挪威、荷兰、冰岛、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德国等国家进行演出,曾受到各国总统、首相的亲切接见,赢得一定的国际声誉,增进了外国友人对京剧的了解和喜爱。“《四杰村》我和朱氏弟兄开打有个坐肩的技巧,落地接乌龙绞柱,这是我的杀手锏,当时出国演出到了瑞典,有一个外国的记者连续三个地方跟着看我们的戏,因为他觉得我们演得那么严丝合缝,是不是有机器,后来我特意给他看我们的服装,表示没有机器,是我们配合得好。”周云亮曾回忆说。
《三岔口》剧照
1960年,周云亮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从江苏省京剧院退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身为名角却谦虚好学
主张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
谈及京剧表演的经验,周云亮曾说:“学戏唱戏总结起来就是受熏陶的环境很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四功五法是基础,演戏讲究情、理、技是老先生给我们积攒的经验,我们应当好好继承下来。”
他主张表演应取百家之长,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运用。他举例说,“《龙潭鲍骆》这出戏很多人都唱,我和别人唱的不一样,因为我个子不高,量力而行,并且尽量藏拙,逐步地从人物和剧情出发来演绎这个故事。我们演的是历史传奇,可以颠倒,但是不能离格”。
周信芳与周云亮等说戏
周云亮还说,自己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因为讲故事也会增长知识,都是老前辈积攒下来的宝贵经验。“我以前听说,王鸿寿先生连唱三天《走麦城》,完了戏就叫跟包的把天天在末一排犄角看戏的那个人叫过来了,他跟那个人说:伢子,要学不要偷,偷是偷不来的,你连看了我三天,你没发现我三天是三个样子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周信芳先生。”
尽管声名斐然,周云亮身上却处处透着谦卑。“我在文艺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深深地感受到谦受益满招损,我现在每每想起我的每一位老师和师兄弟们,都会对他们充满了感激,都是良师益友。”作为梨园前辈,他十分关心和支持青年京剧演员的事业。2018年,已经85岁高龄的周老,在得知京剧《大闹天宫》在南京上演,虽行动不便也执意前来观看,并赞誉有加。
择一业而从终生,周云亮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呕心沥血,奉献一生,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今天(11月2日)上午,周老的追悼会在南京殡仪馆致远厅举行。让我们一起送别周老!周老,一路走好!
(我苏网编辑/刘静 综合自梨园漫步 江苏文艺网 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