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地区首例! 联手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让扁桃体癌患者免受“切骨之痛”

2021年10月31日 20:21: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口咽部肿瘤因解剖位置深手术暴露困难,以往手术切除肿瘤时,医生需要在颌面颈部做大切口,甚至要切开颌骨,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面部手术疤痕要陪伴患者终生。如今在机器人医生助手的协作下,这一现象有望改善。

  今天,记者从江苏省肿瘤医院了解到,10月26日,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颈外科张园教授团队借助达芬奇四代机器人的“巧手”+“慧眼”,通过患者的自然腔道(口腔)顺利完成了扁桃腺癌扩大切除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不仅免受“切骨之痛”,术后面部几乎“无痕”。这是苏皖地区首例采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完成的口咽癌根治手术。

  传统手术方法 需切开颌骨才能根治下极扁桃体癌和舌根癌

  50多岁的淮安市民陈先生(化名)就面临着这样的境遇。一个月前,因咽部疼痛在当地医院查出右侧扁桃体鳞癌伴颈淋巴结肿大,经朋友推荐,他奔赴南京,寻诊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张园教授。

  张园主任充分和患者沟通分析了手术和治疗风险。通常局限的扁桃体肿瘤,可以通过口腔进行手术可以达到根治;而他的肿瘤累及扁桃体下极和后弓,位置太低,需要切开口唇和颌骨,再用钛板钛钉将颌骨复位固定;肿瘤如果与血管靠的太近,手术剥离时易大出血导致生命危险;还可能会对咀嚼、吞咽、呼吸、发音造成影响。有些病人术后还会对钛板钛钉出现排异反应,术后放疗也可能造成放射性骨坏死,那就得再次手术取出钛钉,甚至要切除死骨。这样不仅咬合功能受限,以后可能不能咀嚼稍硬的食物,甚至会影响面容和外形。此外,尽管医生手术中用最细的线进行美容缝合,术后仍会在口角至颈部留下手术疤痕。

  在来宁就医前,陈先生已经多方打听,清楚这些手术风险。他依然很迫切地向张主任表达,希望能在不切开颌骨的情况下切除肿瘤,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副作用和手术疤痕越小越好。

  传统的手术方法无法达到陈先生期望的手术效果,张园团队经过仔细检查评估,并组织了术前院内MDT讨论,确认患者陈先生符合最新NCCN头颈肿瘤诊疗指南要求,可以采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先行手术治疗,以减少颌面部手术创伤根治肿瘤,术后再酌情进行放化疗。

  联手机器人 为患者免除了“切骨之痛”

  为陈先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后,张教授带领她的团队走进了手术室。助手和护士分列在手术台两侧,机械臂在中间,而机器人手术操控台(主刀)离手术台2-3米远。它的一举一动,都在张教授的双手的“驾驶”掌控之中。机器人助力让张感觉如虎添翼,“三头四臂”的手术机器人有一双灵巧的“慧眼”,将医生的最大手术视野放大10倍,还可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转换视角,视野盲点消除了,医生看得“更清楚”,手术切除边缘更精准;机器人有“奥特曼的手臂”,机械臂能灵活转弯540°,可以从任意角度进行手术,肿瘤周围的血管神经得到更好的保护;手术器械更细更长,特别适合五官科狭小的管腔操作,淋巴结清扫也更彻底。在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下,张主任团队为病人顺利完成了扁桃腺癌扩大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术中出血极少,面部几乎“无痕”。

  陈先生恢复很顺利。术后2个小时,张主任去病房看望时,他就竖起了大拇指;第二天清晨,已经下地走路,和医生轻松交流。术后第3天,吞咽、发音、呼吸等功能都完全恢复,手术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陈先生感到很欣慰。

  “好助手” 变不可能为可能

  张园主任介绍,口咽部肿瘤通常需要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因解剖特殊,位置深而窄,周围器官血管神经丰富,医生做手术完全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手术中肿瘤位置深手术视野看不清,管腔窄器械进不去,弯道多器械够不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头颈外科医生,成为手术的绊脚石。有时为了完全剥离肿瘤达到根治,医生需要切开口唇及颌骨,术后患者面颈部留下明显的切口瘢痕。而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作为最新一代机器人,视野宽,机械臂细长,会转弯,能在口腔(自然腔道)内实现最大的可操作空间,特别适合用来处理不易直视暴露区域的肿瘤,如舌根癌、咽侧壁癌、咽后壁癌等肿瘤,对病人和医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联手四代机器人,将有力提高头颈外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和功能化水平,使原本复杂的手术简单化,未来有望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据了解,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是江苏省肿瘤医院作为区域癌症治疗中心在国家疑难病诊治项目中的专项支持设备和技术。该院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和妇瘤科目前已完成了近千例手术,但进行扁桃体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及同期颈部淋巴清扫术,乃为苏皖地区首例。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通讯员/胥林花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