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江苏徐州:打造“四式”社区养老模式

2021年10月15日 10:15:03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3.85万”,这是截至2020年末徐州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量。随着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养老服务亟需高质量发展。社区作为养老的重要一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日,徐州升级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答卷,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云龙区、邳州市、铜山区、泉山区、鼓楼区共5个区(市)分批入选省民政厅、财政厅确定的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地区名单,入选数位列苏北第一。

  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泉山区翟山街道管道社区、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邳州市东湖街道坝头社区共四个社区入选“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拟命名名单。

  徐州的社区养老有哪些服务?形成了怎样的特色?又如何打造高质量的老年生活?记者走访四个老年友好型社区,探究社区养老的徐州模式。

  一站式养老

  从“居家”到“社区”,一站式养老服务全

  “老有所养”只是基础,“老有颐养”才是更高目标,如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徐州市积极发展一站式养老模式,让养老不离家,将服务送进门。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一站式养老的实现路径之一,它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为老年人打造第二个“家”,开辟居家社区养老相融合的新模式。

  在邳州市东湖街道坝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热闹非凡。心理咨询室内,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为一位老人排忧解难;阅览室内,一位退休的老人正在潜心作画;棋牌室内,老人们围坐一团聊天娱乐,房内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这便是坝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通过梳理老年人基本情况,坝头社区尽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娱乐、健身、心理咨询、健康理疗等各种服务应有尽有,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安享晚年生活。而坝头社区只是我市社区养老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其他社区也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深耕服务精细化,完善一站式服务,提供有成色有特色的养老服务。

  在金龙湖街道福鑫社区,“3+N”运营模式办得有声有色。以助餐、助浴、助医服务为依托,社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家政服务、老年代购等养老服务项目。

  泉山区金山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每周组织义诊、健康讲座,为辖区100余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免费体检与评估,每天服务老年人80余人次。

  一站式养老既是居家养老的一种延伸,又丰富了社区养老的内容,能够满足老年人原居安养和持续照顾的需求。

  “十三五”以来,徐州共建有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0个,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圈”。根据“十四五”规划,徐州将不断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打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集中式养老

  从“独居”到“群居”,集中式养老有陪伴

  走进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关爱之家的一个小院,整洁的庭院,明净的窗户,檐下摆放着一些盆栽,几个老人正悠闲地聊天,李大爷告诉记者:“村里特别关心我们这些老人,每年都给我们购买意外伤害险,而且住在这里能有个伴,串门溜达很方便。”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向城市流动,“空巢老人”的数量大幅增长。农村老人面临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养老服务不足的双重困境,生活和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如何为农村老人撑起一把保护伞,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生活?以“集体建院、集中居住、统一照护”为特征的老年关爱之家为徐州农村养老做出了有效示范。老年关爱之家打破了传统的养老院模式,将住区家园化,打造老年集中居住区。

  潘楼村立足本村实际,将关爱之家设计为一户一院,入住的老年人可以根据喜好布置住房,营造“家”的氛围。同时,每户安装“24h一键通”对接老年服务站,由专设的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务、保障安全。

  “老年关爱之家”这种集中式养老模式契合农村现状,在农村得到了良好发展。睢宁县双沟镇官路社区关爱之家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房内家电配备齐全,政府补贴餐食,专人负责卫生清洁,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岚山镇胡集村老年关爱之家更是免费供水供电,老人自带米面、合伙做饭,他们还自发组成生活组、食堂管理组、环保组等多个小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集中式养老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通过低成本构建、高效率服务,满足老年人吃、住等多方面需求,让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积极式养老

  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式养老促有为

  随着徐州进入新发展阶段,养老需求逐渐从保障生存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老年人的社会角色逐渐从接受照顾型向寻求社会参与型转变。因而如何让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实现积极养老显得尤为重要。

  新沂市棋盘镇新湖村的退休老党员组建了一个“老支书调解团”,村里有什么矛盾纠纷都请他们出面。在调解团的老党员看来,村民事无小事,几年来,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乡风越来越文明。

  在泉山区翟山街道管道社区,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离休老同志组建“夕阳红”议事会、“我爱我家”义务服务队。夕阳红议事会秘书长李庆鹏说:“议事会在管理者和居民心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不论是住房调整、燃气同城同价,还是拟建公用厕所选址,我们成员都积极参与,发挥余热。”

  通过参与社区治理,老年人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为社区做贡献,做到“有所为”,让积极养老成为现实。管道社区的离休老同志或是在适老化改造中献计献策,充当参谋;或是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美化社区环境;或是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传授知识技能。

  此外,老有所学也是积极养老的一种方式。根据《徐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我市实施“养老服务+”行动,支持徐州老年大学、徐州第二老年大学通过建立分校和教育网点向街道、社区辐射,健全完善市、县、镇三级老年教育网络。

  云龙区昆仑社区充分整合社区资源,邀请“能人”“达人”担任教师,在社区二楼活动室开办老年大学,老年人可自主选课。

  管道社区的老年大学由来已久,每年9月招生,开设舞蹈、瑜伽、书法、摄影等12门课程,社区书记张孝明说:“每年报名的人都很多,今年我准备举办一个以‘笑脸’为主题的摄影展,让摄影班的老年同学拍摄社区内的笑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徐州广泛汇聚老年人的智慧和力量,让老年人有所为、有所学,实现人本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发展。

  文化式养老

  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式养老增乐趣

  每到周五,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村部就热闹起来了,一场周末舞会即将开始。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为伴,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文化兴村、文化立村的马庄村为我市文化养老做出了有效示范。除了周末舞会,马庄村每年还开展“五好家庭”“尊老孝亲家庭”评选活动,鼓励年轻人逢节假日给老人送礼物、买鞋、做衣服,张榜公布以示鼓励。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简单的物质养老显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养老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徐州不断转变养老观念,以马庄村为代表,社区积极将文化活动融入养老服务中,促进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

  通过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推行以“尊老、敬老、养老”为主题的“孝”文化建设,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化传统。

  睢宁县大白村举办重阳饺子宴,邀请全村一百多位80岁以上老人参加,村民志愿者齐上阵包饺子,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热腾腾的饺子,重阳亲情更浓厚。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给老人集体过寿,老人们披寿带、吃寿桃、领长寿金,度过一场难忘又欢快的集体生日。

  文化养老平台建设也是文化养老的重要一环。鼓楼区铜沛街道机场社区建立老年精神关爱站,添置电脑、理疗康复、茶具、棋牌、图书报刊等休闲设施及用品,并设立棋牌娱乐区、康复健身区、心理疏导区、咨询聊天区等六大服务区域,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文化养老的实践中,徐州不断强化爱老观念,为老年人安排适当的文化活动,守护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养老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环。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有所养、有所依,更是所学、有所为、有所乐。徐州对养老服务持续升级,重设施建设更重服务优质,重物质保障更重精神追求。各社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形成社区养老的徐州特色。展望未来,老有颐养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幸福徐州的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来源:徐州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