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智”造、海上风电,看不尽的南通 | Show Jiangsu

2021年09月15日 22:07: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记者/张琳曼)见证造船内业车间的船舶“智”造,感受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9月14日,2021“Show Jiangsu”摄影采风活动在江苏南通启动。来自欧新社、法新社、葡萄牙卢萨社等国际知名媒体的记者和摄影师将实地走访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座沿海城市,感受江海风韵的独特魅力,以不同的外媒视角、精彩的镜头语言,讲述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故事。

  船舶“智”造

  看南通

  南通,万里长江入海口。其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66公里、海岸线206公里,是国内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在南通港附近的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的智能化内业车间里,机械臂正在进行流水线作业,少量的工人正进行船舶钢板的切割和打磨。

  制造本部工场部部长李勇告诉我们,车间内有四十多台机器人进行切割、划线和焊接作业,能完成车间内近一半的焊接工作。在他看来,推进一些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能改善作业环境,也能减轻人的劳动强度。

  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是我国首家大型中外合资造船企业。作为一个中日合资企业,早期加入企业的工人会去到日本接受制造方面的培训,李勇就是其中一员。

  目前,船运仍承担着百分之九十的货运任务,常用来运输原油、矿石和日常货物等,因此船舶的制造十分关键。为何这座船舶制造工厂选址南通并持续发展?党群工作高级主管彭常青接受我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南通靠江靠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天然良港”,另一方面南通船舶工业历来具有较好的基础。

  1995年底建厂以来,中远川崎推进精益管理,年生产能力达220万载重吨,迄今共建造交付200余艘高品质船舶,包含油轮和集装箱轮等。彭常青告诉我,造船工人在交付自己完成的前几艘船舶时,都站在港头挥手目送,“有一种送别孩子的心情”。

  在车间里,法新社摄影师Raul频繁变换拍摄角度,拍摄焊接时的“电光火石”。“造船车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

  海上风电蓬勃发展

  如东打造全产业链风电产业园

  南通市的东北部有一座平展于南黄海之滨的城市——如东。如东海岸线长一百多公里,滩涂104万亩,海域面积6千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海洋、滩涂资源和风能资源。

  据中国电力报,自2001年在此设立风电特许权项目以来,20年间,如东海上风电蓬勃发展,现已安装风机超1000台,输送电力超300亿千瓦时,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483万千瓦,约占江苏全省三分之一。

  Show Jiangsu摄影采风团走入海陆风机塔筒和叶片制造车间,探索如东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奥秘。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制造海陆风机塔架,拥有全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走进车间,长约70米的塔筒正在进行加工处理。作为国内第一个制作海上风电塔筒的企业,其经过十二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年产1500台套塔筒的能力。一个长达90米的风机叶片正在不远处的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公司的车间加工完成,生产时间仅48小时。

  奥地利《新闻报》记者Fabian对海陆风机制造工厂非常感兴趣,“我来自德国,德国制造业发展是比较强的,目前德国也很关注可再生能源,所以我这次来到风机叶片生产工厂,想了解中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和发展。目前,全球都在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我认为应该更多地从传统能源转向清洁能源。”

  加工完成的风电塔筒和叶片如何运到海上建设厂组装?采风团一行人在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母港——小洋口风电母港,找到了答案。小洋口风电母港于2019年10月投入试运营,目前已建有2个5000吨级的泊位、码头,1个6万平米的堆场以及2.5公里长、平均水深达7米的航道。

  南通洋口环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逖之表示,这一港口主要服务如东沿海的风电公司,运输风电产品到九座单体风电场,解决了风电产品出海转运困难的问题,有助于节省厂家的运输成本。目前,风电产品从车间出发一小时到达码头,两小时装船,六小时到达如东沿海作业区,而原先依靠陆运则需要耗费数周的时间。

  如东依托特有的风电产业和港口航道优势,正逐步延伸风电研发、制造、运维、安装等产业链条,形成风电产业生产制造基地、安装配装基地、运行维护基地、科技研发和风机检测等全产业链基地,全力打造江苏沿海首屈一指的全产业链风电产业园。9 13 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江苏省 " 十四五 " 海上风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其中将如东县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

  在采访过程中,日本读卖新闻记者南部清香表示,自己了解到中国海上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很想探究背后的原因,这次终于有机会来实地了解。

  接下来的几天,围绕“向海而生,高质发展”的主题,海内外媒体记者将继续用镜头全视角展示江苏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建设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的生动实践。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