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涟水县成集镇三潘村有居民反映:他们那里出了一件奇葩事儿,供村民使用的健身设施被“种”进了绿油油的水稻田里。
村民:健身器材“种”在稻田里 太奇葩!
在三潘村三潘社区卫生服务站旁的一块农田内,单杠、双杠等6种健身设施被水稻包围着。村民刘先生说,很多村子的村民对于公共健身设施都是充满渴望,而这里的设施竟然建在水稻田里,给谁用呢? “好好的体育器材怎么能装在水稻田里面?简直是个笑话”,刘先生说。
种粮大户:种水稻拦起来 防止出事
种粮大户朱先生表示,他今年承包该土地后发现健身设施已经严重锈蚀,存在安全隐患。在设施周围种植水稻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人使用这些设施,造成村民的人身伤害,他作为土地的承包户要承担相应责任。“我正好在周围种水稻,稻田有水群众就不好进去使用器材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村里解释:已经铲除周边水稻 重新铺土
三潘村党总支书记郑加兵告诉记者,根据成集镇政府下发的“基层组织限期整改单”上的要求,村里已经于8月25日上午将种植在健身设施周边的水稻铲除并铺上了泥土,后期还准备做成水泥地坪。
乡镇回应:器材已使用11年 当时属闲置用地
成集镇副镇长赵海杰表示,2010年,在安装该健身设施时,这块地属于长期废置的零田隙地,农民并未种植庄稼。从2018年开始,国家鼓励村民对抛荒的零田隙地进行复耕复垦,引导农村承包耕地有序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今年6月份,该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后便进行复垦种植水稻。下一步,将对拆除公共健身设施一事进行公示,预计在一个月之内拆除。
体育部门:拆除后再申请 重新选址安装
涟水县教育体育局体育科的王科长表示,该健身设施所处的场地在安装时不可能是农田。而从当地现状看,也已不符合他们现在安装公共健身设施的场地要求。对于该设施,他们建议当地进行拆除后,重新选择700平方米以上、人员相对密集的地址,并向体育部门申请,通过审核后会再次安装。
王科长说,现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群众只要扫码即可显示出设施安装地址、维修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便于公共健身设施的维保。
省体育局: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形成完整的责任链
近年来,江苏把全民健身作为建设体育强省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群众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体育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不过,体育设施出现锈蚀、破损后无人问津,安装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7月13日,江苏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少军在走进《政风热线·我来帮你问厅长》全媒体直播节目时曾经表示,目前全省有6.8万个全民健身设施点,58.3万件健身器材。接下来,体育部门将从以下方面入手整改:
第一个,解决思想理念问题,从健身设施量的扩张转向“量质并重”,特别提出了健身设施的完好率,有问题的设施需要更新维护,纳入相应考核。
第二个,解决经费的问题,基层政府有责任安排必要的全民设施维护经费,需要督促落实。省市县体育局要安排专项的经费,下一步考虑也安排一些奖补资金,以奖代补。另外在采购器材时,要把维保服务一并采购送到。
第三个,解决责任人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全民健身设施点,都要有具体的联络人、责任人。可以采购第三方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责任链。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向谁报告,电话联络渠道要清晰。
记者/梁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