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令而动,使命必达》 ——一位社区医院工作者的24小时工作记

2021年07月24日 10:08:3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1720日,周二,晚上十一时整,我正准备入睡,习惯性看一眼当日未读的微信消息,就在两分钟之前,我们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群里,顾濮宁主任发布了一条消息——《关于南京禄口机场发生新冠病毒检出阳性情况的通报》,紧接着,周晓明院长发出一条紧急通知,要求我们全体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将实行最严管的措施,并严格按照院感规范要求落实到位。我随即意识到,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随时准备,做好战斗准备!

  周三是我值班(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六点的班),和寻常一样,我七点一刻到单位,看到输液大厅里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刚开完会。哦,今天一定会有重要工作部署吧。果然,八点钟,群里发出“全市全力增援江宁,请大家积极支援江宁核算采样工作”的号召。我在门诊西药房工作,又值夏季小高峰门诊时间段。上午时间是无暇看消息的,等我中午11:30时,午餐时间,打开消息,我中心派出的20名医务人员已经抵达江宁,在东山街道的一个户外采样点,开始了采样工作。烈日下,长长的检测队伍,穿着白色隔离衣的同事们成了一个个反光体,就像那天的天空中镶着金边的白云。

  下午15:12时,胡臻主任在工作群里更新了当日最新风险等级提醒,其中新增的6个中风险地区,有3个地区在南京,“南京、南京、南京”,一连三个南京,平时再亲切不过的字眼,出现在这里,多么刺目、揪心。“南京市全员检测,做好准备!”又是一道命令。准备击鼓进兵吧。

  六点到了,下达命令,全员留下,等候使命。暂时下不了班,我打了个电话给独自在家的九岁的儿子,“哈利,南京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妈妈作为医务人员,有这个使命与担当,马上投入战斗,晚上给你叫外卖,累了自己先睡,别等我。”

  等我西药房的工作忙完,单位门口等候核酸检测的群众已经有百余人了。我负责登记环节,很快,检测试剂全部用完,怎么办,还有许多群众在外面等着。喊话吧,“大家不要着急,明天开始,全员免费检测,你们安心回家,等候居委会通知,保证家门口有检测点,保证人人能检测。”几轮喊话后,人群才渐渐散去。

  晚上9:15时,已完成870人的核酸检测,9:30时,全体职工到会议室开紧急会议。议题——全体医务人员,准备明天分到各个检测点,投入战斗。并进行了第二轮的全员院感培训,采样培训,再次熟悉业务。晚上10:30时,我们第一批散会,小组长和中层干部留下,继续讨论工作方案,据说他们那天是一点钟散会的。因为在凌晨1:30,我看到了消息,我被分配在南航初中部采样点的第二组。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采样任务艰巨,义无反顾,我们与居民朋友共赴这场战斗。

  722日,周四,我10:00抵达站点,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8个采样台,火力全开。和其他五个采样点一样,我所在的南航初中点,实行两班倒。基层社区的社工、志愿者们也和我们一起站在防疫第一线,他们负责登记和引导,我们专心采样。穿上隔离服的那一刻,轰,汗全出来了,套上鞋套、带上N95口罩盒隔离面罩,做好防护,开始吧,人一个接着一个,可爱的居民朋友们,默默排队,安静检测,时不时传来“谢谢您”,“你们辛苦了”的问候声。防护服内的汗水,一直保持湿度,更湿润的,是我的心。因为我知道,此时此刻,全南京市,无数个白衣战士,和我一样,在完成我们的使命。

  下午,网格员又梳理出来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的片区有38位。我那时候正好忙完一组检测,便说,“我去吧”。我们的副组长孙康连忙上前道,“我是男同志,身体比你壮,我去吧。”于是,他就在社工的带领下,38位老人,一个不漏,完成使命。中途他为了赶时间,上楼时还摔了一跤,我突然觉得好亏欠,总觉得他那一跟头,是为我摔的。

  中途吃饭休息了四个小时,晚上7:00时,再次到站点,披上“战袍”,继续战斗,到晚上12:00时,同事来接班,催我快走,陆续还有居民来检测,真的不舍,我早走一分钟,他们就要多辛苦60秒,要知道,他们是要挑灯夜战的,直到第二天我们这组5:30来接班。

  12:10时,骑上我的电动,归家,风吹在身上,竟有一丝微凉,城墙巍峨,淮水潋滟,今夜的南京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与旖旎,我爱极了这个城市。抬头一看,忽然发现一团身披落日粉的云,拥簇着月亮。今日大暑,月光朗朗,共祈平安!

  推开家门,儿子已熟睡,我又看了一眼工作群,“截止722日晚24时,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采样点,共派出医务人员74人,统筹、信息、保障6人,完成采样53018人次,已检测的人数占人口百分比77.59%。”

  等我睡下,一看时间,1:30时,距离我接到核酸采样命令,整整24小时。

  (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