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常熟,风靡半世纪,这才是真正的网红剧!

2021年07月02日 09:38:59 | 来源:常熟视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同志们,前面就是沙家浜!

  ▼

  1939年10月, “江抗”部队奉命西撤。仅有少数地方部队数十人和隐蔽在阳澄湖畔后方医院流动治疗的“江抗”伤病员数十人留在苏州一带,辗转阳澄湖畔……

  阳澄湖畔人民把新四军伤病员看作是革命的火种,抗日的希望。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线,为伤病员治疗。机智的乡亲们把伤病员放在小船上。敌人来了,小船就驶向芦苇荡深处;敌人一走,乡亲们马上趟过湖水,到船上给伤员换药、送饭送水,躲过了敌人多次搜查,留下了抗日火种……

  为歌颂和纪念新四军伤病员,1957年,曾任新四军18旅旅长、解放军第20军军长的刘飞将军,撰写了长篇回忆录《火种》。

  1959年

  上海人民沪剧团创作了现代沪剧《碧水红旗》,后剧名改为《芦荡火种》。

  1964年

  沪剧《芦荡火种》进京演出,随后被北京京剧团改编为京剧。

  同年,毛泽东观看京剧《芦荡火种》后,提议把剧名改为《沙家浜》。

  1968年

  京剧《沙家浜》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各地上映。

  同一时期,现代交响音乐《沙家浜》创作成功并在全国各地巡演。

  转眼,2021……

  近日,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常熟大剧院开展了“沙家浜大舞台”红色文艺精品展演周活动,特邀上海、南京、苏州的表演团体和艺术家来虞献演!

  如今的《沙家浜》,依旧动人~

  多媒体交响乐《沙家浜——世纪波光》

  6月30日晚,2021常熟“沙家浜大舞台”红色文艺精品展演周闭幕演出暨多媒体交响音乐会《沙家浜·世纪波光》举行。

  此次音乐会结合了朗诵、评弹、合唱、管弦演奏等多种元素,同时通过多媒体影像技术,将视觉享受和听觉享受进行融合。

  音乐会第一部分精选改编了交响乐《沙家浜》中的七段原曲,《军民鱼水情》《敌寇入侵》《智斗》等耳熟能详的选段,将听众带回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第二部分《世纪波光》分为“雄关漫道”“姑苏画卷”“新世纪”三个乐章,热情歌颂了党领导人民历经血与火的艰苦斗争,充分表达了江南人民继承革命传统、谱写历史新篇章的雄心壮志。

  此次演出主题鲜明、编排新颖、气势磅礴,激发了全场听众的爱党爱国情怀。

  锡剧《沙家浜》

  6月27日晚,红色经典锡剧《沙家浜》复排首演,并同步举行了江苏省锡剧团常熟分团揭牌仪式。

  此次复排版的锡剧《沙家浜》由江苏省锡剧团与常熟市锡剧团联袂出演,省团团长周东亮饰演郭建光,常熟国家一级演员金冬梅饰演沙奶奶。

  省地深度合作既是对常熟市锡剧团新生力量传帮带的一次难得机会,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一场艺术的视听盛宴。

  现场观众蒋琴芬:“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看这个戏呢,让我重温历史,很有感觉。”

  锡剧《沙家浜》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江南水乡开展地下斗争的故事。剧中,地下党员阿庆嫂智斗敌人,依靠广大抗日群众,成功掩护了郭建光等18位新四军伤病员。最终,他们迎来了新四军主力部队,将敌人一举全歼。

  下月6号,此次演出全体阵容将赴上海献演,对常熟进行一次深度宣传,之后还将在全市乡镇开展巡演。

  京剧《沙家浜》

  6月23日晚,上海京剧院《沙家浜》剧组部分演职人员走进京剧《沙家浜》故事的发生地。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军民鱼水情”、“智斗”,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让台下观众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段峥嵘岁月。

  走进故事发生地演绎故事,也让演员感同身受,体验深刻。

  赵宏运 上海京剧院演员:

  “帮助我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郭建光这个人物,宣传那种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革命精神。”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layer
快乐分享